第249章(1/2)
雍亲王府,四福晋当然也是领着人忙乎春节的事情。
第二天,四福晋观察儿子一个人折腾他的照相机,虽然兴致不高,却也是还好,拿过年节的礼单再次逐条仔细地看。
“给太后娘娘的年礼,加五坛法兰西的葡萄酒。”
“给娘娘的年礼……加两身衣裳,一对儿‘锦绣荷包’。”
“给十三阿哥府上……加两对儿‘锦绣荷包’。”
…………
“礼”来“礼”往,就是人情往、来。凡是真正亲近的关系,四福晋都一样样地加。
传承几千年的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本就是一种传统的民情民俗;春节作为百节之首,走亲串友送礼更是千年延续的规定动作,当礼尚往来的铁俗与百节之首相遇,就是连御史台大人也可以合法送礼的节日。
而且四爷今年不在京城,孩子们都还小,府里多亏了一大家人的照顾,当然要比平时都重几分。
一是和亲朋好友、官场同僚人情往来的“礼”;二是帮扶旗下家境困难,挣扎于温饱的贫寒之家的“礼”;三是孝顺长辈的“礼”;四是给小辈们的压岁银子,鲜果子,荷包……
当然,四福晋也收了很多礼,临近年关,想要借机巴结讨好雍亲王府的人也很多,非常多。
四爷,小四阿哥,四福晋,年侧福晋……就是府里的下人走出去也有人等着热情招呼,吃酒看戏。
四爷和四福晋治家严格,府里的大小主子,包括府里的下人也都随了两位主子的脾气,能拒绝的就拒绝,不能拒绝也坚决不犯规矩。
负责雍亲王府几个郊外田产的庄头,年底不光按照规定缴纳足够的物资银两,还拉来许许多多米面果炭、鸡鸭牛羊,可谓是“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样样俱全,李侧福晋看见了,拿出一千两银子给他们。
“就说福晋送庄子上的小娃娃,买买笔墨纸砚。”
几个庄头不敢接,他们庄子上的待遇,都已经够好了,看得附近庄子眼红。
李侧福晋生气,“你们不接,这些东西,都拉回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