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2/2)
施世纶是知道大清情况的。大清和英吉利如果真要打,很难。
如果今天来的是其他王爷皇子,和稀泥过去也就过去了,找一个“漂亮”的说词交差即可。
可是四爷不行。
偏偏四爷还表现的如此直白。
林达则是愁大清目前的水师实力,水师用来作何?不就是为了保护国家的利益?如今英吉利的国家利益受损,如果开打,大清对上英吉利水师,有多少胜算?太难了。
四爷观察他们的表情。
结合这几天他对西洋各国情况的专门了解,结合这一路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国库满了,儿子把世界上最好的大船和火器发明出来的底气,追问道:“两位可是有顾虑?”
“本王这一路南下,发现沿街的铺子,贩卖洋货的非常多。发现大清国有很多洋人定居,还发现了‘福寿gao’”的馆子……本王非常纳闷。
皇上对西洋各国的态度一直是非常警惕和防范,朝廷三申五令地要求沿海地方加强戒备,缘何在沿海重地,看不到一点儿严查的踪迹?如今朝廷有令,不去思考其中会有的原因,不担心国家,只顾自己的个人利益?”
四爷的话里带出来一丝丝严肃,可是谈起大清海关对西洋各国的严查和防范,说起当今沿海各大世家对西洋各国的态度,施世纶和林达更不好说。
这里面牵扯到的当地势力,各种形式,甚至于各种历史原因,太过于复杂。
四爷面无表情。
他当然知道各地方官为了政绩,各大世家为了家族利益,都对走私,甚至自己直接参与走私,对洋人和大清国人私自出入境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道理,四爷明白。
“当年施公统一小琉球后,朝廷内部曾经产生了一场对其弃留的讨论。是施公据理力争,在众大大臣中一力主张守而不弃。”
“施公作为统帅亲身经历对小琉球的战争,‘tái • wān一地,虽属外岛,实关四省之要害”,‘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皇上当年就是听了施公的谏言,在小琉球设置设立tái • wān府,派兵严加防守。”
“本王还记得,施公曾经对此说过一句话,‘荷兰红毛无时不在涎贪大清,亦必乘隙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