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2/2)
“知道。阿玛,弘晙乖啊。”
弘晙阿哥趁机和阿玛撒娇,小模样乖巧,大眼睛的小星星一闪一闪……亲阿玛这次是真的笑出来了。即使知道应该借着此次的机会好好教育儿子一顿,让他长长记性,也是舍不得。
“这三个小瓶子交给阿玛来处理,这件事是阿玛和弘晙之间的小秘密,弘晙谁也不要说,对你玛法、额涅也不要说,明白吗?”
“弘晙明白。”
“嗯,你喜欢的那个刘大魁,阿玛考察过了,人品可以,过两天就进来府上给你做小厮。”
“谢谢阿玛。”…………
父子两个慢慢地聊天,说着这七天里发生的一些趣事儿,弘晙阿哥因为阿玛同意刘大魁进府是真的高兴,还因为阿玛没有追问他白玉小瓶的来源而兴奋、激动,可不要欢欢喜喜地好好表现一下?
“阿玛,科举文章是什么?”
“阿玛,大魁文章写得好,诗词也写得好,为何考不中科举啊?”
“阿玛,考科举是为了做官,读书也是为了做官,不一样吗?”
…………
亲阿玛一一回答儿子的问题,争取让儿子对世事有一定的了解,最后提了一句,“阿玛看过刘大魁的文章和诗词,和科举要求的文章太不一样。”
“弱冠负勇气,乡闾婴祸罗。仗剑出门去,饮马昆仑河。”这是一个不流于世俗,还对南山集一案满腔悲愤且不知道掩饰的人,如何写得来制样式的八股文章?和乌先生一样,都是不容于正经科举官场的人,四爷看的很明白。
“这些年文人们写文章,和之前一段时间的社会风气一样,奢靡无度,毫无章法。用批评文章的话来说,就是‘辞繁而芜,句佻且稚’。
你玛法崇尚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希望天下文章的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是为‘清真雅正’。”
“刘大魁的文章,言之有物且辞句精练、清顺通畅,特别是写景方面的传神,细节盎然之处阿玛和乌先生都是赞叹,将来成就不比如今赫赫有名的方苞先生差,可他真的不适合科举。”
四爷细细地和儿子解释,皇上理解中的“清真雅正”,和想要继承“明文第一”归有光学术观点,立志恢复“唐宋文风”的文人们理解的“清真雅正”,其中的区别在哪里,科举文章的重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