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1/2)
大家觉得有道理,但同时也觉得异想天开。
这怎么可能呢?现在的秦国文字已经流传使用几百年,擅自改革若出现什么问题,君王必定就要遗臭历史,国家大乱,其余六国趁机攻击,如今秦王已入老年,怕是也没有这份雄心壮志了。
改革文字涉及的问题太多,不是两句话的事情。
“……直接替代现在的秦字是不可能,但是可以作为第二文字慢慢来,又或者在某个地方先施行,循序渐进。能够使用这种易学的古秦文,确实能够减轻几分读书的难度,士子多了,对秦国来说才好。”
唐钰沉思跟着思索。
江汉奕点头,“对,循序渐进肯定没问题,我觉得这古秦文很好,要不我们上奏试试,这是好事啊。”
大家还是有些犹豫,担心弄巧成拙被怪罪。
唐钰见状提议,
“不如这样,我们先商量出个章程,然后登报刊争求大家意见,到时候所有士子联名赞同,我们就把这事上奏王城,相信秦王明智,好建议肯定都会采纳的。”
正所谓法不责众,大家商量赞同,又是对国家有利的建议,大王就算不采纳肯定也不会生气,说不定采纳高兴了还有奖赏,然后被重用,这个可以有!
在座的名士翁公谁不希望做点事情出人头地,众人又不是智商有问题,稍微思索之后就觉得唐钰的提议可行,于是纷纷开始绞尽脑汁思考,给出建议。
唐钰也掺杂其中,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着痕迹夹带私货。
最后一番商议下来,众人自然而然就被他引导了方向,确定核心上奏思想,就以求秦王重视‘古秦文’,希望将其作为秦国的第二文字,恢复先祖荣耀;并且以澧城之地作为尝试地,开展推广古秦文等几条意见为核心。
确定商议后,江汉奕就执笔洋洋洒洒写了篇相关文章登上报刊,以此说服澧城之地的读书人全部参与进来联名。
澧城的读书人大部分并不在乎古秦文广泛使用的利国好处,毕竟真正心怀天下的人实在太少了,大家都更加看着对自己的利益。
所以简体字能不能作为秦国的第二文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澧城能够成为简体字尝试使用的地方,那就代表王城对澧城的重视,各大士族的目光也会看向澧城,那么大家岂不是就有更多投靠的主公选择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