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他们就是狗(3/4)
没想到这毕冉居然如此健谈,在短时间之内就博得曹寅哥哥的好感。这跟之前他给自己的印象有些不符,但却很意外。
第一次见面的闹剧,再到他奋不顾身的相救,这个男人在自己内心的形象一直在提高,曹若兰开始期待,期待毕冉能不断的刷新自己对他的认知。
在旁边听着毕冉和哥哥滔滔汩汩的聊着,曹若兰听的入迷,听得如痴如醉,这种感觉从来没有过。
最终聊天在曹寅要出门办事而宣布告终,下人上来把桌上的碗碟收拾干净,曹寅和毕冉相约过段时日再把酒言欢后,曹寅便急匆匆的出了门。
毕冉和曹若兰随后叫上曹晖,结伴到就近的广渠门大街附近闲逛。
早市时分,街道很热闹,虽然只是京城外城的一个小区域,但却足以看出京城的繁华。
广渠门,又叫大通桥门,因为广渠门内大街有两座石桥,是外城东边百姓出入的必经之路,这里包括瓮城在内形成一个小市场。
这座城门现对于其他城门,显得比较简朴,没那么高大,这里普通百姓出入较多,比较少看到那些达官显贵,所以不如刚刚进城那会,在永定门大街那样看到很多身穿华服官服的人骑马而过。
毕冉远远的望过去,广渠门的城楼只有一层,廊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四周有回廊,比较低矮,这和自己在易县时候见的城门区别不大。
街道周边很多建筑外面都搭着木架子,可能康熙初年京城还处于修复,修缮的状态,古代工作效率低下,运输条件差,很多东西都需要手把手来完成,因此清廷入关以来,由顺治到康熙这几十年京城一直在修修补补,明朝灭亡时城内的破坏太大,而且很多建筑都年久失修,十分破旧,清廷这几十年的修缮,也才刚好让京城面目一新。
毕冉在现代的时候看过一些清末明初的黑白照片,那时候的京城破旧不堪,甚至皇城内都是杂草丛生,如今自己走在这大街上,感受到了真正清朝时期京城百姓生活的模样。
这时的毕冉身穿着黑色底绣着复杂的红色花纹的大襟马甲,灰蓝色的棉缎长袍,头戴着镶着一块白玉帽正的黑色硬底瓜皮帽,这帽子后面还贴心的缝了一条不知道哪弄来的假辫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