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人情(1/2)
《女主称帝纪实》最新章节人情
女主称帝纪实最新章节
虽说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但像生擒柔然左谷蠡王父子这样的大捷,想瞒住,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更何况阳和所驻军上下人等也都没打算瞒着。
而王徽长乐县主的身份,也再不是秘密了。
说来这也算是凯旋之后忙碌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
接风宴第二天,张之涣就命人写了告示贴于衙门外头,又连开三日流水席,合县共庆大捷,同时又发了数封表文奏报,飞马传至各处卫所、宣德府、大同府、太原府,俾各处上官得知军情,早拟批复。
毕竟是要回京献俘的,而献俘这等大事、要事,就不是区区一个阳和所都指挥使、从三品骁武将军的张之涣一个人能拿主意的了。
对于地方各级官员来讲,献俘历来是比献祥瑞更加重要的事情,毕竟——“祥瑞”这种东西,历来就是个子虚乌有的玩意,有些励精图治的明君是非常厌恶这等弄虚作假又劳民伤财的东西的,就算是好大喜功的昏君,那“祥瑞”若是献得不合上头心意了,那也是很容易被治罪的。
可献俘就不同,这是彰显国力物力、夸耀本朝武功的美事,代表着边寇尽退,家国永安,不论明君昏君,只怕也都没人会不喜欢献俘。
更何况是受了鞑子足足两百多年欺负、一直挨打从没还过手的大楚呢。
此次虽只有两名俘虏,但一个是左谷蠡王本人,另一个是左谷蠡王嫡长子,都是柔然国内地位显赫的人物,回京之后,就算达不到“献俘太庙”的级别,只怕永嘉帝也能圣心大悦,龙爪一挥,发几笔赏赐,升几个官衔,那都是不在话下的事情。
如此美差,怎不引得整个山西行省上下鸡犬蠢蠢欲动?
作为此次大捷的主将,王徽自第二天睁眼开始,就再也不得空闲,张之涣又有意提拔她,基本上每一个前来道贺的大小官员,都为她一一引荐,言辞间更是极尽溢美之能事,只把这女参军夸得武曲星下凡一般,上数五百年,下数五百年,再没可能出这样一个人才。
期间各类饭局宴席、大小操训集会,更是不知赶了多少场子,王徽自然早就熟惯了这种阵仗,再没有怯场的,每次还都带了不同的下属前去,也让手底下的姑娘小伙们早早熟悉这种官场应酬。
毕竟他们不可能在北疆呆一辈子。
杀敌戍边只是手段,却绝不是目的。
各位官员们见到王徽是女子,身边更有好几个出色女将,倒也并没太过惊讶,毕竟都是当官的,私底下也有各自的消息渠道,对于鹿邺出了这么一位年轻的当代木兰,他们或多或少也是有所耳闻。
而王徽长乐县主的身份,却也以某种别样的方式摘下了面纱,王徽虽没打算继续隐姓埋名,但这多少也出乎了她的意料。
那次是大同府知府亲自驾临阳和所,张之涣自然带了王徽一同前去迎接,几人方坐下喝茶,尚未寒暄几句话,知府大人身边的一个小知事见到女参军的随从,忽然露了惊讶之色。
“姚……姚黄姑娘?”那年轻人这样喊道。
上峰们在说话,是绝对没有这样一个小小正九品府衙知事插话的余地的。
故而众人目光都转向了他,知府大人更是眉头一皱,张口就要呵斥。
王徽却笑吟吟阻住,和颜悦色道:“这位大人识得我这部下?”
一面就看向姚黄。
姚黄皱眉看着那人,迟疑道:“瞧着面熟,想不起来是谁了。”
年轻人白净面皮一红,拱手为礼,小声道:“大人、参军恕罪,下官失仪,只是……”抬起眼皮觑一眼王徽,又忙忙垂下眼去,却是丝毫不掩诧异之色。
王徽就朝知府笑道:“……却不知这位贵姓?”
“教参军见笑了,”知府瞪了自家部下一眼,原想着这后生是个出挑的,才带出来历练历练,却不想如此给自己丢人,“姓童,家在金陵,据闻参军也是金陵人氏?或许往日曾见过……”
“啊!我想起来了!”姚黄却猛然出声,众人都被她惊了一下,她又红着脸告个罪,见王徽点了头,这才道,“主子,您忘了,您原先在京城有个院子,后来卖给了那姓童的租户,这位大人,正是当年童家的公子。”
王徽恍然,这才想起三年前刚刚穿越,手头紧到一文钱恨不得掰两半花,后来为了搭救赵玉棠,这才变卖了生母的那座陪嫁院子。
买主就是那租户,姓童,当年恰逢秋闱揭榜,这位童公子还考中了。
却不想竟在此处重逢,倒也算是缘分。
“原来是故人。”王徽不由露出笑容,又向张之涣和知府大人把当年情形解释一番,而后又絮絮问起别的事来,“怎的到了北疆?令尊令堂可还好?那院子如今还住着吗?夫人和小少爷怎样了?”
知府本还觉得丢人,可眼见竟是女参军的旧识,一时高兴起来,就不断给自家下属打眼色,让他好生应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