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1/1)
一中是静曲市最好的高中,坐拥很多教育资源,是考生们最理想的高中。不过因为分数线较高,除非很出色的学生,其他学生基本没戏。
但没考上一中的学生,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经过高中的努力,最终考入名牌大学。而这些学生,一般都被还算不错的明德高中、宿山高中抢走了。
如果能把这些学生招来,对十三中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但这些学生凭啥选择十三中?人家学校也蛮不错的好吗!
“考生们不愿过来吧,咱们学生貌似没什么优势,升本率基本没有。”苗澜忧虑道。
“咱们现在的优势,不在于当下学生的升本率,你可以好好把学校营销一下。”秦方说道:“你要勇敢的对外释放几个讯号。”
“什么讯号?”苗澜问。
“首先你要毁掉别人对十三中的刻板印象,直接声明从今年开始,十三中是崭新的高中。其次,咱们的老师水平其实不差,你可以在师资力量上好好宣传下,比如老师的授课方式等。第三点,你还能把高一新生分出重点班,进入重点班的分数线划高点。第四,优等生可以减免学费。当宣传力度足够大时,就能吸引一些优等生过来。”秦方提示道。苗澜心里琢磨了下。
十三中现在的升本率确实是个坑,这点可以忽略不计。
不过秦方说的几点,似乎很有效。
比如对外宣传说,十三中将大力打造师资力量,重塑教育生态,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那么很多没考上一中、明德或者宿山高中,但又想选一个不错的高中考大学的,肯定会有学生抱着赌一把的心思,来十三中看看究竟什么样子。这些学生虽然并不突出,但至少有一定底子,比最差的学生强。
再好好宣传下师资力量,附带一些教学示例,这样能增加上一条的信服力。
把“重点班”的噱头挂出去,会让学生和家长认为,上重点班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这样在一中只能垫底,或者在明德高中也只能普普通通的学生,会考虑来十三中做“重点班学生”,至少能享受做优等生的优越感吧?
针对优等生,学校不仅减免学费,还会有奖学金。而在以后的考试中,如果成绩突出,也会有比较丰厚的奖学金。相信有这些条件激励,很多学生愿意过来挑战下!
她现在也是要拼一把——只要能吸引一批优等生过来,然后再好好培养,如果学生们的成绩都还不错,那十三中的口碑,一年就能扭转过来了!
一旦这种势头能够保持,对下一年的招生也有极大的好处,等三年后十三中的升本率扭转,十三中在静曲市的地位,就能彻底稳固了!
颇为诧异地看着秦方,苗澜如何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做生意的,对教育会如此在行。
“对了,学校的教学设备,你也可以更换成更加先进的。如果资金不够,可以向社会求助。捐助学校建设,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对于那些需要刷名气的商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秦方继续出谋划策。
苗澜的眼睛又是一亮!
学校的教学设备,是吸引学生的一大亮点。秦方这个提议,确实戳中了她的心坎。
深思了会,苗澜总结道:“你说的都很有道理,我会采纳的。”
“还有一点,重点班不仅仅是招生的噱头,也是一种动力。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考试,比如月考。连续两次月考成绩达到分数线的,可以进入重点班。对于成绩直线下滑的重点班学生,可以考虑转到普通班。这样,也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动力。”
“这是对学生们的奖惩激励,对于老师来说,也同样制定奖惩计划。比如重点班的老师,学生们的流失率,关系到他们的奖金、评级。对于普通班的老师,学生们进入重点班的人数,也是考评的重要依据。这样老师们教学能动性,也就显露出来了。”秦方提醒道。
苗澜的心狠狠一动!秦方这套方案其实很简单,但有时候往往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却更为有效!
一旦这个方案实行,那学生和老师们,都会形成良性竞争关系。
学生为了进入重点班,会努力学习。老师为了培养更好的学生,也会不断琢磨教学方式。
“秦方,这次把你叫过来,真是我最明智的决定!”苗澜充满感激地说道。
秦方这家伙第一次来十三中,改变了十三中的学习氛围,奠定了十三中崛起的基础。而这一次过来,则给十三中指明了发展方向。
她能预料得到,如果一切都按照秦方的计划执行,学校绝对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