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女神成长手册[快穿] > 第344章

第344章(1/1)

目录

知道两位好友正在准备殿试,他没有多做打扰,约定待殿试完毕,三人再聚。

很快就到了殿试的日子,所谓殿试,自然是要在宫廷殿堂之上进行的,由皇帝亲自主持,因此也称为“廷试”“御试”。【注】

殿试的前一天,由大梁鸿胪寺官员在店内东边设置策题黄案两处,一处在殿内东边,一处在殿外;丹陛上正中设置一处黄案,光禄寺官员在东西阁檐下设置试桌,排好位次。【注】

殿试当天凌晨,洛炎,贺清章与参加殿试的贡士们来到宫外,排列站好,按照宦官们的安排指引进场,走到殿前的丹陛上排列好,每人得赐宫饼一包,朝中百官分立于两旁。【注】

陛下在声乐之中升殿,大学士从殿内的黄案上捧出试题,授给礼部的官员,放到殿外的黄案上。【注】

凌晨入场,日落交卷,一边要完成策论文章,另一边要注意书写工整。

殿试的卷子极为考究,是由宣纸裱糊而成的,长一尺四寸,宽三寸七分,每行限写三十二字,一般考生都会上空两字,留作抬头之用。【注】

殿试的考卷只进行糊名,不誊抄,因此,考卷上的字迹写的如何,也十分关乎成绩,就像现代所说的卷面分,字迹工整,考卷写得赏心悦目,阅卷官也爱多看上几眼。

待到殿试的试卷终于分发下来,洛炎开始审题,如今的殿试只考策论,百年前的殿试还考赋题,规甚至还定韵脚,想想就令人痛苦。

策问题共有三道,字数没有进行限制,文体不限。

第一道:

问:《周礼》"庶人不畜者祭无牲,不耕者祭无盛,不蚕者不帛,不绩者不縗",皆所以耻不勉,抑游惰,欲人务衣食之源也。然为政之道,当因人所利而利之,故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由是农商工贾,咸遂生业。若驱彼齐人,强以周索,牲盛布帛,必由己出,无乃物力有限,地宜不然,而匮神废礼,谁曰非阙且使中为市,贸迁有无者,更何事焉。【注】

试题的大意是:

《周礼》规定:“百姓中不饲养牲畜的人,祭祀时不能用牲,不耕种的人祭祀时不能用五谷,不养蚕的人不能穿帛制的衣裳,不织麻的人办丧事的时候不能穿衰麻孝服。”

这些都是使那些不努力生产的人感到羞耻,遏制那些游荡懒惰的人,希望人们开发衣食来源的一种方式。但是治理国家的规律,应当凭借人们感到有利条件使他们得利。假如驱赶那些百姓,勉强他们按周的法度行事,要求人们祭祀用的牲畜,五谷,穿着用的布帛,一定要由自己生产出来,恐怕物力有限,土地的条件也不适合种植经营各种物产,由此而导致供奉神的物品匮乏,败坏礼法,谁说这不是欠缺之处?况且让人们中午集市贸易,贩运以互通有无,又为的是什么呢?【注】

洛炎凝神沉思,手中缓缓磨墨。

利用厚生,教之本也;从宜随俗,政之要也。

物尽其用,民得其养,是政策的根本;依顺土地之宜,顺百姓之俗,是施政的关键。

《周礼》云:"不畜无牲,不田无盛,不蚕不帛,不绩不縗。"盖劝厚生之道也。

《论语》云:"因人所利而利之。"盖明从宜之义也。夫田畜蚕绩四者,土之所宜者多,人之所务者众,故《周礼》举而为条目,且使居之者无游惰无堕业焉......由是言之,则《大易》致人之制,《周官》劝人之典,《论语》利人之利,三科具举,有条而不紊矣。谨对。【注】

作者有话要说:今日第一更

我自成仙30

跟老槐树前辈知会一声,洛宴走出了明月居,毕声那小子还在外边等她呢,时间长了,只怕那小子胡思乱想。

再者说来,这小男孩这么大的年纪能够混迹于四方城多年,弯弯道道怕是没有不清楚的,买下这明月居,还得靠他带着自己这个外地人。

饶是过江龙也盖不过地头蛇啊。

殊不知毕声在等待的时刻也是提心吊胆,也不知这位前辈究竟是什么人因为什么事要来这明月居,他只所以对明月居讳莫如深,不是因为人云亦云的传言,也不是儿时大人们用来吓唬自己的“再不好好修炼就把你送到明月居去”,而是他,是他亲眼见过一人,进了明月居,也好端端的出来了,但浑身精气,都好似被抽离了一般,只剩下干瘪的身躯。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