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点名(3/4)
“题诗环节本身就是人人都可以参与进来,没什么好奇怪的。”
“我听说,这镜水先生一来洪州,就和滕王的八公子李循顼走的近,可能是为李循顼公子,来参与这题诗环节的吧。”
“镜水先生,不好好教书,怎么也参与这种子嗣争夺当中?”
“这你们就有所不知,镜水先生其实并非是真的教书育人,而是通过与大人物搞好关系,让大人物膝下的子嗣,送到他的私塾读书。然后再借用大人物这一层关系,对外宣传,能请来好几位真正的好先生。
实际上那些镜水先生教出来的文人,不是镜水先生教出来的,只是借助了这个名头,对外宣扬。他这种做法,引起其他真正教书育人的先生不满,其他先生说出了这里面的门道。这才让镜水先生,在长安待不下去,就来到了洪州。”
“什么?还有此等事?那么说来,这镜水先生没有一点真才实学?”
“那也未必,怎么说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因为镜水先生确实是真的教过滕王的几位子嗣,所学也还不错。这才让滕王,邀请到了滕王阁的七楼入座。”
其他文人,还有楼上的宾客,都纷纷议论着这镜水先生。
不得不说镜水先生的名气确实很大,很多对这个镜水先生,即便没见面过,但也知道有这么一个先生。
同时,这镜水先生的争议也挺大。
总之这镜水先生,作诗词之类,也是一些底蕴的。
无论这镜水先生,那些学生,到底是不是他教出来的,但这么多年在书院待着的底蕴,比起普通的文人,肚内自然多一些墨水。
因此镜水先生上场,普通文人都没有上场的原因,至少也是那种有些名气的文人,才会上场的。
只不过这镜水先生争议实在太大,导致那些有些名气的文人,也在犹豫要不要上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