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 重信守诺(2/3)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其一生,再不说一个“卫”字。
听了齐恶的回话,卫献公也是感叹不已,便命人将宁喜与右宰谷收敛安葬了。他本要立公孙免余为正卿,可被婉拒了:“臣威望太轻,不如太叔。”
卫献公便委任太叔仪主持国政,自此卫国才得稍许安宁。
回头再说说宋国左师向戌撮命晋楚两国息兵和议的事。到了日子,晋国正卿赵武,楚国令尹屈建都来到宋国,各国会盟的大夫们也都陆续到齐。晋国的属国鲁,卫,郑,跟着晋国在左边扎营;楚国的属国蔡,许,陈,跟着楚国在右边扎营。两边各据一隅,宋国居中尽地主之谊,自不必说。
会议商定:几个属国照常朝聘,但楚国的属国也得向晋国朝聘,晋国的属国亦然。但每个属国的贡礼,减一半,两边分得。但秦国与齐国是大国,不能算任何一边的属国,不必朝聘。
那么那些特别小的属国怎么办呢?晋国属下的小国,如邾,莒,滕,薛,像楚国所属小国如顿,胡,沈,虞,有能力朝聘的便自行朝聘,没能力的便如附庸一般,归附于邻近的国家。
事情定好了,大家便在睢阳西门外,准备歃血订盟。这时屈建动了歪心,暗暗备下兵甲,想劫盟袭杀赵武,被伯州犁死活劝住了。
此事走漏了风声,赵武听说后来找羊舌肹商议对策。羊舌肹说:“咱们来此只为了息兵罢战,若楚国用兵,则必将失信于天下,诸侯们谁会服?您只需守信即可,其余事不必担心。”
到了盟誓时,楚令尹屈建又想先歃,让向戌替他跟赵武传话。向戌觉得这话挺难说出口,来到晋营找了另一个人转述,赵武说:“之前我先君文公,在践土受周王之命为霸主,征服四方,诸侯服之,楚国怎能在我晋国之先?”
得,向戌像个传声筒一般回来如此转述了一遍,屈建说:“说到王命,我楚国不也曾受命于惠王吗?咱们之所以来会盟订约,还不是因为晋楚两国势均力敌吗?晋国做盟主太久了,这回应该让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