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如此报答“泛舟之役”(1/4)
晋惠公姬夷吾,虽说与贤相管仲同名,但论起人品,则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连老天爷都不待见他,自他即位以来,晋国连年庄稼欠收。到了晋惠公五年,竟遇上大灾荒,国库无粮,民间断炊,饿殍遍野。
实在没有办法,晋惠公想着去别国买粮食以渡荒年。算来算去,秦国离本国最近,又是婚姻之国,只是之前答应人家的城池也没给,不好意思再开口要人家帮忙。
郤芮说:“咱又不是不给五座城,只是缓些日子罢了。若要粮食秦国不给,是他们先要断绝关系的,我们就有理了。”
晋惠公很听他的,于是派大夫庆郑,持宝玉前往秦国买粮食。
秦穆公自然要召集群臣相商的。蹇叔,百里奚,公孙枝都觉得救助邻国天灾是议举,应该答应。只有邳豹挽着袖子嚷嚷:“晋侯无道,天降灾祸。何不乘此机会伐晋?此机不可失!”
本来秦穆公还在犹豫,但邳豹这一搅和,他反而打定了主意:“负我的是晋侯,挨饿的是晋国百姓。吾不忍心因为一人之故,迁怒于人民。”
于是,秦国经渭河运数万斛粟米直达河,汾,雍,绛之间,舟船相接,还命名为“泛舟之役”。这些船给晋国百姓送来了生存下去的希望,人们无不心怀感念。
岁月轮转,次年冬,晋国的粮食丰收,而秦国则遇上了荒年。秦穆公不无庆幸地说:“幸而去年帮了晋国,这丰年灾年没个准儿的。否则这会也不好意思去晋国求粮了。”
邳豹给他泼凉水:“晋侯贪婪,毫无信义可言。咱虽去求,他必定不给的。”
秦穆公不以为然,依旧派冷至携宝玉去晋国求粮。晋惠公一开始已准备好征发河西的粟米,不料那个狡诈多疑的郤芮又发话了:“主公给了秦国粮食,还准备给城池么?”
“粮食罢了,关城什么事?”
“那主公为什么要给秦国粮食?”
“自是为了报答‘泛舟之役’的恩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