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两面三刀的申侯(3/4)
宰孔大惊,劝阻说:“楚国之所以效顺,也是齐国出力的结果。大王怎好弃齐国累世之旧好,而去迁就一个乍附蛮夷呢?”
“郑伯不离会,诸侯不散去,难保齐侯没有什么图谋?朕意已决,太宰不要说了。”
周惠王手书一通玺书,亲手封函,宰孔只好派人星夜送到还在首止的郑伯手中。
郑文公开函,信上说:“子郑违背父命,植党树私,不堪为嗣。朕意属次子带,叔父若能舍齐从楚,共辅少子,朕愿委国以听!”
郑文公大喜:“吾先武公与庄公,世代为王朝卿士,领袖中原,先厉公也有助王复位之功,却未得召用。现在周王独有命于我,诸大夫应贺我矣!”
大夫孔叔谏曰:“齐国是因为要救援我郑国才出兵伐楚的,如今咱们却要反齐而事楚,这事不道德。再说拥立太子也是天下大义,主君不可以违背。”
“听从霸主不如听从天子,而且天子不中意太子,寡人又何必去拥戴他?”
“立嫡以长,是周祀绵延之要义。当年,幽王爱伯服,桓王爱子克,庄王爱子颓,都没有好下场。人心不附,身死无成。主公若不从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义,将来必会后悔!”
正相持间,那个两面三刀的申侯又跳了出来:“天子的命令谁敢违背?若跟着齐国就是违抗王命!咱们一走,诸侯们必心中生疑,盟约便散了。且太子在外结党,太叔在内营私,两人谁成谁败,还不好说呢。不如回国去静观其变。”
郑文公听了申侯的,托言国中有事,不辞而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