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1/1)
想必这就应了那一句“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黛玉静默沉思一回,书上说妙玉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在栊翠庵品茶时左一件
瓠瓟斝、点犀盉和绿玉斗,右一件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大海,想必也是家底丰厚。
就是宝玉说这茶碗时,妙玉不屑的说一句“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从中也能看出妙玉家世要比贾家丰厚,公侯伯子男,贾家是公爵府,那么妙玉家必然不可能是公侯伯子男这一溜的,再高也只能是宗室皇亲了。
黛玉猜想妙玉或许真是皇室宗亲,因为岫烟说过妙玉是“不合时宜,权势不容”,要是寻常败落了的官宦人家,怎么可能是“不合时宜权势不容”,权势除了惦记败落人家的家私就是不搭理败落人家,压根儿不会到不容的地步。
先头刘姥姥逛大观园时,贾府一行人逛到了栊翠庵,贾母先说自己不喝六安茶,妙玉居然说了句知道。要知道她与贾母基本毫无交集,妙玉又是个闭门不出的性子,怎么会知道贾母素日里的喜好,唯一的解释便是她家与贾母是老相识。
联想到贾府曾经胆大到将被查抄的甄家家私藏在府里,想必也能做出藏匿败落了的宗亲女儿的事情,那么皇上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黛玉又一想就说得通了,妙玉已经出家了,算是方外人,历朝历代皇家对教派们都格外礼遇,不会牵扯到这些人,想必这也是妙玉出家其中一个缘由吧。这应当也是妙玉平日里总是一层淡淡哀愁的缘故,家亡人散,只有自己携带些家产寄居贾府,不知道还能去往何处。
只不过如今黛玉是一点都不想牵涉进贾府之事,想了一遭便也撂过手不提。
却说王夫人先将袭人叫来,先恐吓一顿,又给她施恩,说是宝玉如今大了,要抬举她做姨娘。
袭人自然喜不自胜,她进府就盼着这一天,做了那么多阴私事,干掉了那么多对手,不就是为了做宝玉的姨娘么?
等袭人来了,王夫人又将宝玉叫来,对他说了这层意思:“我的儿,你也大了,房里没个人理事不成个样子,我瞧着袭人这丫头是个稳重平和的,以后就让她管着你房里的事。”
谁知道宝玉连连摇头:“太太!不成!”
王夫人唬了一大跳:“你素日里不是说袭人颇得你心,难道有什么我不知道的究竟?”
宝玉痛苦的低下头,他从前是最爱袭人不假,袭人虽然生得其貌不扬,但是她性子和平,体贴温柔,最难得是处处知道他意,与他早有了首尾,要说他在这些丫鬟里最看重谁,那自然只能是袭人。
便是后来袭人不知天高地厚恃宠而骄使唤湘云,惹得老太太生气将袭人贬到山庄里,宝玉的心里也惦念着袭人,后面更是想尽办法将袭人又重新接回了贾府。
可是如今……
作者有话要说:弃文的理由里面还有个高赞的理由:作者更新太多,每天日万看不过来。
汤圆:……
入V以后每天一更哈。字数三千字起,上不封底(bingbu宝玉固然对女孩儿宽容些,可他又不是傻子,从前与四儿在生辰上随口玩笑的“同天生的要做夫妻”之类的话为何被太太知道了?
他心里已经开始猜测袭人了,便对王夫人所言不以为然,支支吾吾道:“太太,不如我去问问袭人?”
王夫人惊诧不已:“做主子的抬举她,命都是主家的,难道还要问她不成?”但她到底怕儿子又犯呆病,因而就大度的允了。
钳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
宝玉就往自己怡红院去,却见葵官、豆官、艾官将袭人从正院的阶矶推来搡去,芳官也在,还口中大骂:“好个西洋花点子叭儿狗,当我不知道我们是如何出去的?还不是你为了个姨娘的位子,背地里给主子告密讨主子欢心?”
豆官也骂:“从前我们在园子里不敢动你,如今既已被逐出去还有什么忌讳,来啊!姐妹们,还等什么!”
几个小戏子最是心齐,七手八脚就要打袭人,宝玉见她们不成个样子,忙喝令住:“住手!”
见宝玉过来,芳官一反适才的勇猛,哭着说:“如今见一场算是最后一场了,没想到还有时机能再见。”
宝玉被她一说,心上也不好起来,问:“你们怎么又在这儿?”
艾官说:“我们几个央了看园子的妈妈进来,就是气不过想寻个公道!”
说着,几个小戏子七嘴八舌的就将袭人如何两面三刀的嚼舌根的话说了,宝玉本来心里就起了疑心,如此一听还有什么好说?他面色灰白,不再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