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2)
可进了大观园再跟李纨接触,也不过是个处处有自己为难处的守寡之人罢了,贾府在外面又有扒灰的名号,她自己又不得婆婆喜欢,自然日积月累对贾府死了心。
罢了罢了,都是红尘中痴人,谁也不嫌弃谁冷漠了。晴雯这般开导自己。
出了稻香村,雪鹤悄悄说:“适才少夫人领我们赏画,我瞧见她画下面的印章是‘未亡人’三字,真真儿可怜。”
黛玉不出声,半天才叹一句:“韶华去何迅,休提鸳鸯情深。”
离着最近的就是秋爽斋,黛玉又往探春那里走,秋爽斋正中是晓翠堂,旁边三间房子。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因而亮亮堂堂格外疏阔。晴雯先在心里赞了一声好。
探春这种理念在古代不甚流行,但在现代却在设计师之间极为流行。他们主张将房屋隔断打开,实现更加广袤的空间价值。
晴雯自己在前世有一处房子便是这般设计,她直接买了人家存货的旧仓库改造,简直空阔的可以在里面骑脚踏车。
因而瞧见这房子便颇为高兴,对探春的偏见也少了些,待她觉察到自己想法,又忍不住笑话人性。
只因为对方跟自己有某一点相同点,就自觉将其纳入好人,真是天真的可以了。(题外话:汤圆也是,有次碰到人索贿,汤圆大为不解:那个人看王小波啊!差点被朋友笑话死。)
探春却不在,只留了彩儿一个丫头,见着黛玉主仆,解释道:“太太去怡红院了,姑娘担心太太气伤了身体,带着入画、彩屏急匆匆也去了怡红院。”
这可不巧,想必是王夫人去弹压争端,探春上赶着去帮忙了。黛玉闻言说:“我刚进了园子,给姐妹们带了些扬州土产,既如此我便放下,改天姐妹们相聚也是一样的。”
说着雪雁上前将所带来的特产放下,主仆告辞出去。
接下来便去瞧迎春。迎春住在紫菱洲,去她那里需得从蓼溆一带过去。
黛玉边走边思索:她如果没记错的话,原书中李嬷嬷这一闹并未掀起什么大波澜,只惹得宝玉越加怜爱袭人。到底是什么变了呢?
是了,一是没有她分散宝钗精力,宝钗也因此对袭人更加妒恨,所以才在安慰李嬷嬷时费尽心机引出她的话头。
书里宝玉私自去袭人家里的事情王夫人并不知道,想必这么一闹,王夫人也能听见。
黛玉遥望怡红院的方向,猜测当时李嬷嬷正在院子里哭诉袭人如何勾引宝玉的一桩桩行径,只怕这时候王夫人正迈步进去,全听了个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