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1/2)
若不是中间遇上了山西大旱,齐覃大发雷霆,没人敢在朝堂上提救灾以外的事,这件事早就被放到明面上了。
余尚书心头懊恼,也只得按耐住心头的蠢蠢欲动。
他安慰自己:没关系,拖的久一点儿也不一定是坏事,正好可以查漏补缺,有更万全的准备。
但他却没想到,拖的这两个月里,竟然还有了意外之喜。
——他原本拉拢联络的那些官员,竟然在这两个月里联络了更多的人。
如今粗略一看,朝中自三品往下的官员几乎都被他们网罗殆尽了。
余尚书又惊又喜之余,内心深处,也生出了几丝不安。
若是在往日,以余尚书的谨慎,既然心生不安,定然会将计划押后暂缓,仔细探查的。
但这次的事,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让他有意无意便忽略了那一瞬的心悸,踌躇满志地组织安排人手。
由谁当堂提出立储,又由谁出言附和,谁假意反对又被说服,又由谁把人选引到四皇子身上。
一环扣一环,每一环都是精心的安排。
或许当真是劫数到了,迷了心智。
余尚书机关算尽,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环。
那就是天子本身的意愿。
不,或许不是忽略,而是对自己的安排太有信心,觉得只要四皇子众望所归,便是天子,也要顾忌百官的意愿。
他想的是不错,齐覃就算再自负,也不能不顾及百官的意愿。
因为他还需要底下的人帮他干活,他再怎么英明神武,也不可能把全天下的事都自己干了。
如果底下的人消极怠工,甚至在关键时刻给他出幺蛾子,那他的江山,也就要乱了。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齐覃顺应众议,立了太子,但立的却是元后所出的嫡长子。
也就是三皇子齐桓。
忙活了这么长时间,动用了所有的人脉,策划了所有的细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