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2/2)
经过深思熟虑,李大人没有下论断,而是将所有的东西整理好,呈交给了嘉钰帝。
接到孙大人的报告的时候嘉钰帝显得很平静。
就像是他早就已经知道了结果一般。后续安排做的按部就班,那本账本被嘉钰帝扣下,并未外宣,但是太子纵人行凶,草菅人命的事情却是坐实了。
嘉钰帝仍然是一个好皇帝。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他秉公处理了这件事。虽然没有让赵澜钧给人偿命,却在朝中严厉地批评了他,并且,命令赵澜钧在府中思过,削掉了他手上所有的权利。
对于一个皇子来说,或许被剥削掉手中的权利,要比直接让他去死更难受了。
所以,赵澜钧也有些消极。他也不是没有试图否认□□的事情,可是无论他找到什么样的理由,总能够有证据把他的借口推翻。到后来,不说大理寺卿不再相信他的说辞,他自己竟然都有些没趣了,也懒得再费脑子想借口,因为反正是会被人推倒的。
赵澜钧人生中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他踢到铁板了。可是这个时候,后悔已经没有了半点的用处。
太子被送进了太子府软禁。前右相李韫也罢官在家赋闲。
两大领头人同时出现了问题,太子一派人心惶惶。
可是,紧接着,更令人忧心的事情出现了——嘉钰帝心火上涌,一时之间怒气攻心,竟然病倒了。
就在群臣议论纷纷的时候,宫内穿出了圣旨。
嘉钰帝下令,在他病好之前,三皇子赵澜钰行使监国之权。
一时之间,朝野震动。
历来,都是只有太子,在危机之时才有监国之权。那么嘉钰帝此举,是不是在暗示,面对频频出现错误的太子,他已经厌倦,并且有新立储君的想法了?
三皇子府。
赵澜钰喝着茶,用朱砂笔批阅着从各方呈上来的折子,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油然而生。
他与赵澜钰之间,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积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