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2/2)
他其实并不信任宋瑾。宋瑾父亲留给他的印象,实在是不好。即便后来宋瑾在宫中的确是熬出了头,很是出彩,可是一条狗又怎么能进到人的眼睛里?也不是不知道宋瑾是老三手下的人,不过年轻人要怎么折腾,只要还不算太出格,他也只是看着就足够了。
让他在意的是,年前姬昀才来不久的时候说的一番话。
当时,自己询问姬昀,大楚的国运。
姬昀怎么回答的来着?
“坎坷乃太平之始,大楚无恙。这一年民生有些灾难,但是自有人为自己排忧解难。”
那么,这个人,莫非是宋瑾吗?
直到月上中天,嘉钰帝总算是批阅完了所有的折子,正打算起身活动活动筋骨,去好好休息一番,却突然看到了自己刚刚撇到了一边的折子。
顾知秋的那一张。
嘉钰帝皱了皱眉,还是把那一张折子拿了起来。
在大楚,御史台是特别的地方。
御史台的官员,向来是科考中的人尖子,又是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非常耿直的人。要是说,朝廷里哪一个部门愣头青最多,御史台绝对是首屈一指。
原因无他。御史台是专门的上谏部门。御史台的官员,既要文采好,又要敢说话。恩科里有一门考试,要考生评论时事,几乎就是为了选拔御史台的人而设置的。对于一个能够不断发展的国家而言,敢于直接指出来国政缺点的人,敢于说话的人也绝对不能缺少。所以当初把这样的人提拔上来的时候,就心知肚明自己招揽的这是个什么不会看人眼色的东西,此时即便生气也没有办法。
可是,或许是嘉钰帝年纪大了,耐心也没有从前那样好,近些年,来对于喋喋不休的御史台,越来越感到烦躁。
尤其是顾知秋这个愣头青。顾知秋是四年前殿试的时候,以探花郎的身份被招进来的。家境贫寒,身世干净,又一根筋,对什么都直言不讳,所以不久之后就近了御史台。
自那以后,顾知秋进谏不断,大的有国法制度,小的也有一些鸡毛蒜皮的破事,婆婆妈妈烦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