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1/1)
“子义在辽东时,听说过两位先生吗?”白图私下里向太史慈问道。
太史慈当初擅毁刺史上书后,也曾经当过“逃犯”,并且和许多人一样,将辽东当做是避祸圣地。
管宁和邴原,在乱世来临之后,也同样是去了辽东——每每中原大乱时,都是辽东的发展机会。
“管先生和根矩先生,在辽东广播圣贤之学,哪怕是在辽东之地,也从者云集,连公孙度也十分礼敬他们。”太史慈在辽东时,自然不会没听说过这两位的大名。
“根矩”正是邴原的字,邴原和太史慈还有些交情,所以太史慈用“字”来称呼他。
“那正好,子义可否走一趟辽东?”白图问道。
从江东到辽东……一路顺利的话,也要明年才能见到太史慈!
不过也正是因为远,所以换成别人的话,白图也不放心,太史慈又刚好熟路。
“主公,等白公犁和白公环问世……”太史慈有些担心,到时白图的安全。
“到时真正得罪死的也就那两三家,而且最近也不会有什么大战,我小心些便是。”白图也知道这事儿大利天下,不过也得罪了些人。
()“旁人也便罢了,但是那许氏素来蓄养死士、广募绿林出身的门客……慈若是离开,主公需得将幼平调回来,慈才放心!”
太史慈十分郑重的说道,一副“不让周泰来交班,我抗命也不走”的架势。
他负责白图的宿卫,哪怕有别的差事要离开,也必须将白图的安全安排好,这是白图都阻止不了的!
而能够被太史慈信任的,正是周泰……无论从品性上,还是能力上,太史慈觉得他能够暂代自己保护白图。
之前严白虎伏诛之后,周泰一直在吴郡,辅佐陈宫平定吴郡残余的山贼悍匪。
“也好,吴郡的那些成规模的山贼,基本也都销声匿迹,容易破的山中贼已经都破了,不容易破的城中贼,也不是幼平能使上力的……这就叫幼平回来吧。”白图同意下来。
“而且……主公,根矩先生的话,有华司部和主公的信,慈有些把握劝来江东,但是管先生的话,一向不愿出仕,而且……”太史慈有些犹豫。
其实白图也知道他要说什么,只是因为华歆现在已经是江东同僚,太史慈不好说得太细!
众所周知,华歆和管宁的关系有些微妙,“管宁割席”的典故,令管宁死死的在道德鄙视链上,位于华歆的上层。
据说是华歆和管宁年轻的时候一同耕读,管宁在田地里看到金叶子,却看也不看,华歆却捡起来……看到管宁的脸色,才又扔下、没好意思收起来,并且华歆还在读书的时候,被门外路过的权贵的车队吸引注意。
因此管宁觉得这个不爱学习的人,和自己交不了朋友,与他割席绝交……
当然,实际上管宁也不是真的和华歆绝交,只是用实际行动,来刺激刺激华歆,用正能量的想法来看,也未必不能视作“激励”。
然而在华歆出仕之后,这事儿不知怎得却传开了,被视作是劝学、甚至是谨慎交友的典故!
这就令两人的关系,尴尬了起来……
历史上华歆在曹魏得高位之后,也经常举荐自己的老朋友管宁,然而不知道是因为管宁看不上曹魏,还是由华歆举荐他,颜面上过不去,管宁到死都没有出仕。
“无论管先生出仕与否,你都将书信交给他,我在书信里也写了,哪怕是不愿意出仕,也欢迎他来江东隐居。”白图说道。
管宁这种名士,只要他不捣乱,白养着他都是有收益的!
对于华歆,白图也没什么偏见,不会因为“管宁割席”里的华歆,而觉得他不成大器,也不会因为“血衣诏”、“受禅台”里的华歆,而认定他是乱臣贼子。
忠贞不二的谋臣良将自然是有的,也是民间也好、官方也好,都极力推崇的,但白图不可能奢望所有人都是太史慈、所有人都是他义父、所有人都是他二弟,也不可能非太史慈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