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1/1)
一旁的陆康,对于白图这种明日张胆的宣称,要公器私用、而且是用来向同为朝廷命官的黄祖报仇的举动,感到有些尴尬。
如果换做是其他人、其他时候,即便是他的上官,陆康也肯定要出言呵斥,不过这时……陆康还是决定,先装作没听见。
“呵,好大口气,投你?”孙策不屑的说了一句,之后便转身回到军营,也知道太史慈不会再战。
孙策还想着,要借力灭掉白图、占据江东,对于投奔白图自然丝毫无感。
之前投袁、实属无奈,毕竟当时孙坚刚刚去世,孙策年纪尚轻不说,而且手下无兵无粮,大本营长沙郡有黄祖这拦路虎,根本回不去。
也只能选择,继续留下袁术麾下——如果说孙坚和袁术之间,还更偏向于合作、盟友,只是袁术是“盟主”的话,那么孙策留在袁术麾下时,他这一部就已经完全被袁术卡脖子。
只要袁术不点头,孙策就只有那几千老卒,而且连粮草补给都要倚靠袁术……
同时袁术也忌惮于孙策一部的潜力,始终对其都只是利用,从九江太守、到庐江太守,都没有兑现,唯恐令其翅膀硬起来。
第五天,又在舒城挡下一次孙策攻城之后,终于已经有周瑜率领的中军接近的消息!
()孙策不知道是不是被周瑜拎了回去,舒城外那贴脸的军营,现在已经撤掉。
不过在三里之外,只见三座规模更大的军营,正驻扎在这里,主辅齐全、很有章法的样子,仅从这扎营的情况来看,仿佛是孙策军真的做好了要花上几个月、攻陷舒城的准备!
“子敬,确定周瑜已经会配合我们演一波了?”白图问道。
“公瑾会明白我们的意图的,而且吕将军的信,也已经送到,现在只需要给公瑾一个‘借口’就可以。”鲁肃说道。
“借口啊……”白图也明白鲁肃的意思。
即使周瑜想放水,但也不能做的太过分,即便是“一时疏忽放走了白图”,至少要说得过去才行!
而且这时白图在舒城的消息,也应该渐渐流传出去,脱身时机不能拖延太久,以免皖城的刘勋也扑过来。
“不然……我们‘空城计’怎么样?”白图提议道。
“空城计?”鲁肃闻言愣了愣。
演义中诸葛亮在几十年后,上演了一出空城计,而且骗过的还是司马懿这样的老狐狸。
当然在历史上,司马懿没有被这么骗过。
但空城计是自古有之,春秋时郑国面对楚国的进攻时用过,西汉时李广对匈奴用过,甚至就在数年前,孙坚还对董卓军用过!
不过这些成功的案例,其实与演义中的诸葛空城,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现实中的空城计,并不是对多疑、多智的人有用,反而是对没什么脑子,亦或是进攻欲望并不强的对手才有用,而且并不能持久。
楚国进攻郑国的那一次,是因为目的性并不强烈,只是主帅为了在女人面前装个“哔”才大动干戈,看到对方空门大敞、又收到齐国已经来援的消息,便退兵了。
李广唬弄匈奴那一次,只是小规模的接触战,令匈奴部将感觉李广身后有汉室大军,而且也是欺负匈奴的小部将脑子直……
孙坚那次面对的,也只是董卓手下并不出名的部将,而且只是令其及时撤回城中,对方看孙坚已经准备好了守城,这才退兵。
也就是说,空城计“对普通人无效,只对多疑多智之人有效”的印象,其实完全是过于理想化的误解。
恰恰相反,只对心里没什么谱的莽汉才有效——毕竟能做一军之将,再怎么憨直也不可能对敌军“空门大开”,丝毫不做怀疑,哪怕是连文字都没有的匈奴铁憨憨都不会这么莽。
而面对真正的智者时,这种心理战术是否会奏效且不论,即使再怎么不济,先派人去探探虚实也是基本操作,直接引兵退去,未免太惊弓之鸟了。
鲁肃虽是初闻“空城计”这名字,但却第一时间就明白了这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