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1/1)
既然是下战书,那应该肯定是相邀斗阵或者斗将——斗将基本不可能,让张勋去和吕布单挑?张旭脾气再大也不敢!
斗阵的话,其实也不大可能,因为一般斗阵都是相同数量的军队约斗,现在自己一方优势这么大,为何要斗阵?就算是激将也不能上当啊……
看张勋这幅模样,众将心道:莫非是陈宫在信里还指爹骂娘了?不至于吧?他陈宫也是个读书人,据说还挺老实的。
“自己看!”张勋想了想,还是把信递了过去。
李丰看过前面几行,脸色也变得古怪起来,暗道:陈宫不愧是读书人!
只见开头先是夸奖张勋,也是熟读兵法的人,仿佛要军事互吹的样子……
然而接下来话锋一转,忽然提到“《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李丰知道,这是《孙子兵法》中谋攻篇的一段,意思是十倍于敌时去包围敌人,五倍于敌时对敌人正面进攻,只有敌军两倍的实力时,就先想办法分化敌军的实力。
这篇看起来怂的一批的话,是有前后文的,整个“谋攻篇”的核心,就是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念,而并非兵法。
里面还有一句话更加出名——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总之就是告诫人们,不要打伤亡太大的战争,这也是春秋时期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
虽然那时候的贵族,不把老百姓当平等的“人”来看待,但那时打仗也没有老百姓的事情,而是在贵族阶层进行,并且讲究义战,即使打赢了也不能绝人宗庙社稷。
而在这个世界,相传西周时候的城姬,还无法训练出“兵役”,都是贵族和贵族的仆从们自己上阵。
不过众所周知,春秋后期的时候,就已经没有那么多说道,老百姓不仅不是人,而且还是炮灰……
孙子当时推崇的,是真的打起来的话,打赢不算本事,得能把对方全体俘虏才最好,你把人家的士兵杀了、编制打残了,说明你菜!
而这句“十则围之”的话,前提也正是如此——十倍去包围、五倍去进攻……以当时的战争理念来说,这通常不用打就可以接受投降了。
然而陈宫突然提了这么一句之后,后面却写道:今闻将军煌煌之威,以泰山压卵之势而来,犹自慎之又慎,更胜孙子,以免宫分之。今番请战,宫愿提兵三千,战将军万五,以全将军的满腹兵法……
李丰看得嘴角直抖,暗道:不愧是读书人!
其潜台词无非是,你看你这么大优势,还怂的跟个孙子似的,我也知道你怕我,那就按《孙子兵法》的来,我用三千、敌你一万五!
“将军,这其中……可能有诈。”李丰硬着头皮说道。
“废话!无诈的话,他陈宫还真敢一千精骑、两千新兵,就对上本将军的万五兵马吗?”张勋说着瞪了他一眼。
“将军明鉴。”李丰吹捧了一句。
“不过……既然知道他有诈,那也不是不能利用!无论他想做什么,但我们的兵力……还有本将军的能力,肯定是有绝对优势的,今日攻城时也能够看出来,他们无非是有些奇淫巧技。
也就是说,无论他有什么阴谋,只要他将军队从城里拉出来,都是对我们有利,只需我们小心提防便是!”张勋说道。
“将军……英明。”李丰想了想,好像也是这么回事儿。
如果没有今天的攻城失利,或许张勋还会更谨慎一些,但是现在见识过“狼牙怼”,发现只能慢慢磨士气之后,张勋也有些急了,同时上午的攻城,也给了张勋城外交战更有利的印象。
“而且也不能让陈宫这厮小瞧了!本将军这就给他回信,不需要两千,无论他来多少人……本将军就指挥一万!”张勋恶狠狠的说道。
李丰:……
说了半天,合着还是要仗着至少多一倍的人数——曲阿城的兵马,他们也能估计出来,即便丹阳的人力全都征兵役,也就四千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