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1/1)
其实这习惯还是来了宫中后有变化的。温仪吃饭慢又细巧,而元霄吃东西快又迅速,回回吃起饭来,温仪少不得要告诫对方慢一些细一些才不闹肚子,但是元霄不听啊。
他不听很简单,老朋友上场。
在因为吃饭过快而拉肚子——其实是温仪下了暗招后,元霄终于晓得要细嚼慢咽了。不过相对的,温仪比从前粗鲁了一些。这饭局大约谁也没赢,各退一步。
在温仪又吞了个蒸饺后,元帝招招手把李德煊叫了来,斟酌着开口:“太子宫中的膳食很差吗?”怎么瞧着国公像十天半个月没吃饭的。
李德煊弯着腰,细声轻语道:“回皇上,宫中都是一样的,并没有苛待太子殿下。大约是因为温大人前阵子受了伤,故而他的吃食太子殿下都叫人根据太医的方子另备,吃的过于清淡,难得有肉食。所以——”今天就开荤了。
哦。这么说也有点道理,想不到元霄瞧着没心没肺,在这件事的处理上倒是一个心细的。元帝这般想着,倒总觉得哪里有些不是滋味。这兔崽子的孝顺是不是孝错了人?
温仪哪管皇帝想什么,他吃饱喝足,抹抹嘴道:“陛下,臣今日来,还有一事相告。”
“你说。”
“臣长久住在宫中,难免惹人非议。先前是养伤还情有可原,如今伤已大好,是该回府了。”温仪长长一辑,“还请陛下下旨,准臣回府。”
捧着碗的皇帝:“……”先开始他也没下旨拘着温仪在宫里啊。不过是因为太子这么说了,他也没强烈不许而已。怎么现在要他下旨放人,搞得像他囚·禁了温仪一样。
元帝这么想倒也没错,只是温仪为何非要求这一道旨,实在因为他若开口要走,元霄不见得愿意,若他一走了之,怕伤两人情份。温仪本来是要自己与元霄说的,经昨日一夜,他忽然有些不知道怎么开口,干脆请皇帝开口。这样他不过遵从君命,也有个理由。
这么想的温仪,却全然没有想过,向来处事为心所欲的他,何必去操另外一个人的心。
却说另一边的元霄,他问春兰:“如果有一个人,他喜欢你,你下定决心也要去喜欢他。他却欲拒还迎并不表态,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还不够信任,不足以交托终生?”
春兰愣了一下,见太子表情十分真挚,心中暗想,这么久以来,不见太子有心悦女子呀,难道是在凉州时结识的?若是寻常女子,或是碍于身份,不敢如何应承吧。毕竟太子是储君,未来怎么会只有一位妻子。难道要做第二个景帝,只娶一位皇后么?
但见太子还看着她等回话,便小心翼翼道:“殿下怎么知道,她喜欢你至深?”
作者有话要说:
说不定,当你是崽崽呀。
崽崽呀。
崽呀。
呀。
……
太子:震惊。这本来就是一件小事,也无不可,元帝痛快地答应了,温仪大喜,自觉扔了一件心事。他暗想,待回了温府,从此桥归桥,路归路,想来太子那些莫名而生的濡慕之情,也不会因此生根发芽,往歪里长。过得些时日,二人相见以君臣相称,岂非妙事。
这么一想,心头就轻松愉快,看什么都顺眼了。
温仪思及方才手上拿的写有凉州一事的折子,便问皇帝:“方才臣见案上有崔大人的折子,他可是将凉州一案查清楚了?”
元帝嗯了一声,将手中碗筷放下,随后便有宫人上来收走,很乖觉地替他二人关上门。
“据崔珏所查,此事牵扯恐怕不止是平都的人,还有凉州官吏。送往各自的财物是他清点的,出发时点一遍,到了凉州再点一遍。所点均根据册子所列。如果和册子有不同,凉州的人应该第一时间就发现了。”
温仪沉吟道:“陛下怀疑,是凉州有人知而不报。”
同时接待平都官员的不止元霄府上的人,还有凉州地方官。地方官姑且逃不了干系,太子府中的人,也不见得个个干净到哪里去。鱼虾混杂,既然要办了,那就办个干净。元帝不会放过平都的人,自然,也不会放过凉州的可能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