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1/1)
不过这么一来,薄竹片就没必要了,李煦让人把竹片拆了,换上更细的木条,和伞骨连在一起,做成可收缩的模式,一把大伞就做好了。
这个时代已经有伞了,多数是用油纸做的,容易破损,油布的价格更贵,但也更耐用。
一把伞撑开,最多能遮住五个人,李煦便做了一百把,光是这些伞就要多两辆车来运。
大件的行李做好后,李煦又让人用剩下的油布缝制一个个小背包,做成双肩包的样式,打算人手一个,用来装个人物品的。
双肩包可以背着,比挂在马鞍上安全,万一马走失了,至少行李还在。
他还让刘树给每个人发了一份洗漱包,小小的布袋子里装着一条布巾、一把木梳、一块刮胡子的小刀片还有一块洗澡的皂角。
李煦发现,这些大男人出门后就完全不顾形象了,有的人头发好几天不洗不梳,衣服好几天不换,胡子也不刮,走到跟前都能闻到馊味了。
其实大家也有带洗漱用品,只是带的不多,梳子刀片这些都是轮流着用,皂角有就用,没有就不用,大夏天的,他们只要有水洗澡就很知足了,没水就馊着呗,出门在外哪那么讲究。
收到李煦分下来的洗漱包,几个粗枝大叶还嘀咕起来:王爷养尊处优惯了,怕是嫌我等太脏太臭了吧?
不过免费的东西谁都爱要,又有包可以装,背在身上既不影响骑马也不重,除了丑点,没别的缺点。这天,刘树一大早就出门了,回来时跌跌撞撞地冲进李煦的卧房,趴在床边泣不成声。
李煦刚起床,看到他这副模样第一反应是皇帝变卦了,不放他走了,不过没看到林钊带兵进来,想来不至于,又猜测是不是他干爹年纪大撑不住挂了,小心翼翼地问:“出何事了?”
刘树哭的更大声了,用袖子抹着眼泪,呜咽道:“殿下……街上出了告示,韩家……韩家三百二十余口今日午时处斩,由刑部秦大人监斩,呜……”
李煦还没来得及反应,心口已经阵痛起来,疼的他连坐都坐不稳。
三百二十余口……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李煦前世的家庭最多的时候也只有两口人,一般人家也都是四五口之家,算上七大姑八大姨也就几十号人,三百多人,那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家族啊。
这还只是一个韩家,从事发到现在,多少人多少家族因此受牵连,那些参与造反的士兵,那些和韩家走的近的官员,那些依附于韩家的门客谋士,哪个能逃过此劫?
李煦靠在床上发了会呆,等心绞痛消失了,才小声说:“你去小公主那看看,别让她知道这个消息。”
李煦毕竟不是原主,除了对这个时代的残酷有了更深的认识外,并没有多少伤感,但小公主不一样,那些可都是她实打实的亲戚。
“喏。”刘树爬起来就要走,李煦叫住他说:“把眼泪擦干净,在房里哭一哭就好,出了这道门,给本王把眼泪收起来!”
这里到处都是皇帝的眼线,他身边发生的一举一动肯定都有人尽职地汇报上去,他不想让皇帝以为他和韩家还有勾结。
刘树怔怔地看着李煦,他觉得王爷变了,以前的太子殿下仁和心软,就是不认识的人病逝也会哀叹几声,可如今,殿下听闻韩家被诛九族,竟然连眼泪都没流一滴。
刘树从小就伺候着李煦,是最了解他的人之一,他知道自己不该胡乱猜测的,如此大的变故,殿下有所转变才是正常的,而且殿下现在这样就很好,博学多才、果断干练。
“殿下,您不伤心吗?”刘树直白地问道。
李煦表情僵了一下,他知道自己该做出什么样的表情才合适,可他并不愿意在刘树面前演戏,这个孩子会一直跟在他身边,他总不能天天演,时时演。
“你是否觉得本王太冷漠了?”
“不……不,奴才没这个意思……”
李煦摆摆手,制止他说:“你不用怀疑,本王是变了,母后与太子妃的行为于本王而言就是背叛,韩家更是让本王失去了所有,他们谋逆真是为了本王吗?本王年纪不小了,没那么天真,此事最后得益的人未必是本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