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1/1)
万籁寂静,唯有风声和月光击打雪山之巅的脆响。贺兰砜仰头才发现是下雨,一片薄云带着稀雨从头顶飘过。雨水清凉,打湿他的头发、眉毛和眼睛。他胸中万般情绪翻涌,张口大喊:“靳岄——————”
高辛箭破空而出,呼啸如风。细雨中群山回唱,远远近近,复诵他心上之人的名字。
***
大瑀朝堂正经历一次剧烈动荡。
杨松儿一案牵出以张令、王百林为首的梁京私贷案,又牵出行钱盛可光。盛可光、李氏和盛鸿放贷,全经张、王二人之手。其中王百林负责商铺与官府之人借贷来往,朝中许多大臣的家人或私产都与王百林有过来往。不少人甚至被王百林坑过钱银和铺子。
兜兜转转,这事情竟然与同朝的盛可亮相关——这可让许多平时尊重盛可亮、与他关系尚可的将臣又气又怒。
这小案牵出大案,甚至牵连朝廷重臣,那份只有常律寺少卿与刑部少司寇铭章的证纸,同案卷一起放在了仁正帝案头。
仁正帝确实大发雷霆:大瑀朝有官家放贷,因而严控民间私贷,如今盛可亮家人竟然全部牵连在内。
梁安崇对证据和案卷提出异议,称常律寺少卿与刑部少司寇交接证纸,没有三章四审,不合程序,不应相信。他提议,先治两位少职之罪,再将案卷打回梁京府,从梁京府开始一层层走三章四审之过程,重新核审各种证据证言,以防冤枉了好人。
仁正帝正是暴怒之际,大笔一挥,先是免了卫岩与纪春明罪责,又命御史台重核案卷,并将卫岩、纪春明列入查案刑官之列,一同查办盛可亮与盛可光授受来往之证据。
一时间,朝堂内风云暗涌,原本站在盛可亮及梁太师身边的不少官员,也渐渐居家简出。岑融府门前倒是门庭喧嚷,来往宾客极多。
靳岄与岑融自从上次吵过一架后,没再见过面。偶尔的,纪春明会和卫岩来府宅这儿找他说话,谈谈案子的进展。
这一日纪春明又与卫岩同来,两人落座后,纪春明在桌上摊开了一份折子。
折子上记录的是两人抄查盛可光府宅、店铺与仓库所有物品的名录。玉器、金器、珠玉,还有各种卷册、书画,价值连城,应有尽有。靳岄草草一看,心中暗暗称叹:盛可光积攒财物十分厉害,纪春明与卫岩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整理出这样一份详尽名录,也是不容易。
“这里头有什么特别之处?”他问。
纪春明和卫岩互相对了个眼色,纪春明指着名录其中一项,压低声音:“这个。”
他神神秘秘,连一旁的陈霜也不由得好奇凑了过来。“赤金缠丝九龙樽?”陈霜念出那物品名称,“酒杯么?这有什么特别的?”
但是靳岄立刻抓住了折子,眼中隐隐跃出喜悦之色:“哪儿找到的?”
“盛可光家中卧房,就在他床铺之下的暗格里,只放着这九龙樽。”卫岩说,“保存十分仔细谨慎,暗格隐蔽,若不是盛可光妾室曾偷偷见过他摆弄床顶木栓,我们也不知道床铺下还有这样一个小暗格。”
被排除在谈话之外的陈霜有几分不满,他左右看了又看,纪春明向他解释:“这是官家的东西。”
陈霜:“……谁去偷的?”
“不是偷的,这九龙樽是御赐之物。”靳岄说,“我家原本也有一个,是爹爹立下战功后,官家赐的。”
“这个九龙樽也是官家御赐,而且是赐给盛可亮的。”卫岩说,“五年前盛可亮牵头常律寺与刑部,破了一起私盐贩售大案,功劳极大。论功行赏,这赤金缠丝九龙樽便是那时候官家亲赐。”
仁正帝赐给盛可亮的东西,竟然出现在盛可光家中。
靳岄明白了两人上门拜访的意思。现在盛可亮一直声称自己对盛可光和李氏等人放贷之事毫不知情,他们也确实没找到盛可亮参与其中的证据——但这九龙樽一出现,盛可亮根本无法辩白。他把御赐之物给了放私贷的弟弟,其中可解读的讯息实在太多太多。
只要有心人稍加运作,盛可亮难逃一死。
“小将军,这九龙樽可作大文章。”纪春明说,“我俩可以直接这样上报,但到时候还需要三皇子在旁协助一二。”
靳岄看着面前两位年轻的文官,微微点头。纪春明与卫岩都在盛可亮手下做事,平日受尽屈辱,忍无可忍,尤其纪春明,性格直爽清正,有了这个涤荡朝堂风气的机会,他自然想牢牢抓住。
“春明,把九龙樽给我,”靳岄说,“在名录上划去这物件名称,就当做你们从来不曾见过此物。”
纪春明和卫岩都愣住了。纪春明一把按住那折子:“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