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乱局(3/4)
“立即派人联络梁启超他们,告诉他们,必须解散工人纠察队,否则,否则……”
下关工区,下关工区在某种程度上,曾经短期间内充当过“中国示范姓工厂”,因其靠近马鞍山的缘故,所以其第一批工厂大都是民间投资作为马鞍山产业公司工业联合体的补充工厂或者下游工厂。
当年在起义之前,产业公司正是依靠着对下游民间资本的扶持,赢得了江苏本地士绅阶层的支持,而下关工区亦发展成为中国规模较大的工业区之一,而在随后的十几年间,这种主导产业带动下游产业的发展模式,更是在“特殊经济政策”时期得到推广,由政斧投资创办大型企业,私人资本进入下游投资较少的附属产业,最终形成一个完整工业链条,这种模式尽管曾一受到挑战,可其所取得的成绩却同样是有目共睹的,也正因如此,即便是在国有经济实体最受支持的时期,下游附属产业亦同样被大量分包于民间企业,以达到“国民共进”的局面。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下关工区一天到晚的回荡着机器的轰鸣声,可是今天,这里的街道上尽管热闹非凡,随处都可以看到工人,可是却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声,而街道上同样有相当多的工人,脸上带着极为茫然的神情。
“所有工厂必须停工!”
在街道上,穿着工装的工人站在一家工厂门外,向试图进厂工作的工人呼喊着。
“委员会已经通过停工命令,还请各位工友配合委员会的工作……”
这个工人口中的委员会指的是“全国罢工委员会”,这是一些不满立宪明煮党至今仍未公开表态的激进议员、党员组织的一个机构,从昨天起,他们就走向街道,在动员工人罢工的同时,又组织工人进行选举,成立全国罢工委员会。
“罢工,我们为什么要罢工……”
几名工人不满的想要推开阻挡他们的人进入工厂时,工厂门外却出现一群手拿钢管的工人,他们的戴着袖标,袖标上赫然是“罢工工人纠察队”。
这些人高马大、手持凶器的工人纠察队的出现,立即让那些试图上工的工人气势为之一弱,为了上工挨一次打可不值得。
“工友们,这次罢工是为了我们大家伙的利益,委员会将向国会提出四小时工作制、工资翻倍……”
在工人们的气势一弱的同时,立即就有人向他们宣传着参加罢工将来获得的好处,尽管这些好处大都是“空头支票”,可却着实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同样的一幕,不断的在下关区上演着,原本那些无意参加游行的工人们,在高福利的鼓动下,开始有组织的走向街道,沿着光复大道朝着内城走去。
“这会不会是俄罗斯bào • luàn的重演?”
“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随着工人的呐喊声,一阵英语的对话声在路边回响着,一高一矮两个外国人看着眼前的游行,在那里发表着他们的看法。、俄罗斯bào • luàn!
无论是对于外国人还是中国人来说,他们都清楚的知道一个事实,俄罗斯的bào • luàn,正是由一场游行示威引起的,而工人正是bào • luàn的主体,现在,在中国,工人们同样走向了街道,尽管他们所要求的与俄罗斯的同行们所要求的截然不同,但却并不妨碍他人去猜测,去怀疑。
“今天天气好,我们干脆到江边去踏踏青吧!”
在听到下关出现工人纠察队的时候,杨度先是一愣,随后对夏寿田说道。
几年没有去过江边了!想必眼下那里春光正浓,春意正足,应该去看看。夏寿田想到这里,顿时来了兴致,对杨度说:
“皙子,今天风和曰丽,去那走走倒也合适吧!”
作为杨度的知交老友,他自然知道,或许,他这位老友开始在心下作决定了。
半个小时后,一辆汽车车将他们载到江边。
到底是郊外,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尘浮,更为重要的是远离了现在开始出现于南京的狂热,比起城内的些许春色来,这里的春意的确要浓烈得多。一大片一大片叫不出名字来的树木全部换成了新绿,各色各样的野草小花蓬蓬勃勃地充满生机;芦苇丛生的沼泽地里,成群结队的鸟儿在飞翔起伏。造物主按时将春光送回人间,但人间的状况却糟糕透顶。
此时,虽说艳阳高照,可是在幕府山公园内,却是游人很少,更无风筝哨鸽。放眼望去,四周一派荒芜落寞,这显然是与现在南京城内发生的事情有关,现在发生了这种事情,谁会有闲心于此郊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