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重述当年情(2/2)
“古家大掌柜的这些年来为留待京中探寻姑娘踪迹,便隐去姓名,对外只宣称是为古家管家,是于匪贼之难中侥幸自死人堆中爬了出来的!”阮月忽然插话,倒引得古幻窕略略信了一些。
大掌柜的细细思来,便将古家当年之事一一道了出来:“那年秋日,二郎中举入仕,我古家满门行伍,自认为终有了一文官,皆暗自喜悦。平赫夫人那时还是当朝三公主,虽无封号,尊贵不及镇国敬希二公主,却也得先帝宠爱,只说得命运弄人……”
他娓娓道来,那古家二公子与三公主初见于二公主的婚嫁大典之上,这便定下了后头的冤孽,也是为她,才使得一向清心寡欲,不为权势所争的古二郎潜心读书,考取功名,只为能与她匹配。
司马二十八年,先帝病逝于中宫,新帝登基,然于二十九年时,三公主终于知晓为何先帝久久不允她与古家婚事,原是早早的便定了她为边塞和亲之人,她知晓与爱郎再无缘分,决然不再相见于他。可二公子向来身子骨单薄,如何受的这般刺激!
那大掌柜的声色颤抖不休:“自那日以后,他一病下去,三公主听闻了他久病不起,混出皇宫与他相会说了明白,却事得其反。我父最是豪情不过的,总见不得他如此病恹恹模样,也不信他们有如此深情厚谊,便下了禁令,强制二郎不许再见三公主,如此更是雪上加霜……”
郎中多番过府诊断,古家父亲才知二公子已然病入膏肓,再无可救之药,便再求陛下,与李氏一派争执不下。古家人皆知,三公主才是可救二公子之妙药,即便不然也可伴着他一时,也算了了他心愿。
“父亲遂命我出面悄然将书信送至皇宫之处,三公主也十分看重情谊,为了古家所托,不惜将自己的名声与使命都舍了出去,欲与二郎私奔而去。古家人知晓后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想这对苦命鸳鸯因此却屡屡被捕,最后太皇太后大怒,斥古家,行下命令道知情者下狱的下狱,流放的流放”
“二郎更是病的重了,三公主受了太皇太后多重的刑罚都不肯放弃与二郎在一起的念头,却独不忍古家被谴责牵连,自那以后她也算是安心待嫁……”
古家掌柜的还未将故事讲完,阮月早已泪流满面,此番情谊感人肺腑,一遇之后再难寻求。
“愧疚不安使二郎病上加病,父亲为了叫他心安,只得进宫向陛下求情,陛下年岁尚小,许多事却也无可奈何,若不从李氏扶持,恐难成大业。我父一身傲骨,怎肯罢休,可为着满门上下,只得退而求其次,举家辞官归故都而去。”
听到此处,阮月不禁问道:“那古姑娘是如何与您走散的呢?”
“却于那日,我依稀记得下着些淅沥小雨,家中行囊皆已打理妥当。三妹妹毕竟只五岁而已,又逢闹市,便贪玩吵嚷着家仆驼了她出去看花灯。眼看着即将启程,为不耽误行路日程,我依父命四下探寻却始终不见,想着妹妹已然归去也未可知,便回了歇脚的林中……”
谁知,眼前却是一片血光四射,他痛苦不堪,迅速上前相救时却为时已晚矣。古家大人与老夫人,大房妻女,古家二公子乃及家仆,无一生还。
钱财通通皆被洗劫一空,恍惚之中,便见一令牌散落与林中,被血色染污的树叶所遮盖,他拾起才知匪贼之灾尽是妄言,令牌正是勋伍军将士。
“我恨意泛泛,奈何李氏一手遮天,这泼天的冤屈竟无人可申辩。我深知新帝年纪尚小,手握天下却掌不了实权,以下众多官员皆与李氏为营,我四处投告无门,便以古家管家身份经营了这酒庄,为的便是四处结交好友探寻妹妹踪迹,毕竟这世上,古家血脉只余我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