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入京(1/2)
无年原本是一座不知名山上的一座不知名寺庙里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和尚,幼儿时被老方丈从雪山堆里刨出来的,无父无母又生在饥荒之年,故名“无年”。
无年修的是静禅,也就是不会武功,满口“阿弥陀佛”,平时靠化缘才能填饱肚子的那种。
无年十四岁时,老方丈圆寂,几位师兄分光了寺庙里的财产,各自下山还俗去了。于是,他自动成了寺庙里的住持——一个还未来得及受戒的住持。
这一年,天地大旱,颗粒无收。寺庙彻底断了供奉,无年只好下山化缘。
饥荒之年,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谁还信“我佛慈悲”?
几经辗转,无年饿晕在路边,本以为生命就此终结,谁料竟被半只地瓜救活。
救他的是个和他年龄一般大的女孩儿,左脸有一块两指宽的浅灰色胎记,为了遮挡这块胎记,女孩儿总是用头发盖住半张脸。
善良的女孩儿怎么可能是丑陋的?
女孩儿是个无家可归的孤儿,无年为报答她的救命之恩,便将她带回了寺庙。
于是,便诞生了一份足以改变他命运的孽缘。
无年并没有详细讲述他和这个女孩儿之间的故事,只知道这个女孩儿在庙里与他生活了两年,这两年来他不得已做了很多很多违背清规戒律的事。
后来他忍痛将女孩儿赶下了山,那个过程一定是极其痛苦的,他在讲述这段故事时,手紧握着马鞍,声音止不住颤抖。
“她走后的那天晚上,寺院被雷劈中,燃起了大火。火烧断了房梁,掉下来一尊金佛,刚好砸在了我的背上……所以我背后这尊金佛并不是纹上去的,而是被烧红的金佛烙上去的。”
“第二天醒来,寺庙烧成了灰烬,我却毫发无损。一种事物消亡,另一种事物新生。我大概就是那个得以重生的人。重生之后,我获得了化风化雨的能力。”
“我曾去山下找过她,但没找到。其实找不到也好,我是出家之人,注定与她没有结果。”
“对了,她有个很普通的名字,叫做阿竹。”
无年师傅,谈及“她”时,字里行间都是愧疚。情窦初开,是那么深沉,那么深沉。
人总是如此,当时不觉,失去了才后悔,时间久了越想越后悔,当回过神来找寻时,她早已被淹没在人海。
无年难得苦笑:“二位是否觉得我太过轻浮了,一个出家人,竟受困于儿女情长。”
祈翎笑着说道:“出家之人也是人,没有**又跟木头有何区别?有些东西它就是这样子,你越刻意找它,它越不出现,你若把心态放得平常些,暮然回首时,它自己便会出现在灯火阑珊处。”
青山路漫漫,无年一声叹:“她若嫁人,我心愿已了,从此潜心修佛,不问世事。她若独身,我便蓄发还俗,为她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
“太感人了……”裴求世一路上都在长吁短叹。
“裴道长心思也是这般玲珑啊?”祈翎笑道。
裴求世苦涩道:“崂山接受香火祭拜那会儿,道观里还能帮人测字姻缘。现在大家都一心求道,这门手艺,这颗爱心,已经失传了……你们别看我是个道士,我何尝不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爱而不得又情深似海,多痛苦?”
“裴道长风华正茂,血气方刚,正是寻找道侣的好时候啊。我看那个宁微微就不错,跟道长简直绝配。”
“宁姑娘……呃,看似柔情似水,实则如狼似虎……怕她怕她……”裴求世头摇得跟个拨浪鼓似的。
“哈哈哈……好!闻说京城繁花似锦,姑娘各个儿如花似玉,此次进京,我亲自给裴道长物色物色!”
……
……
书言简单,日复一日,转眼间便是一个月后。
时年九月十九在深秋,三人终于抵达京州。
从睦州到吴州,再从吴州辗转至京州,一路不知几万里,除了多少山精邪祟,治了多少土匪恶霸,救了多少苦难百姓……看似繁荣昌盛的大燕王朝,竟有这么多贫瘠困苦之所。
入了京州,换了人间——哪怕是乡村小邑,亦是红墙白瓦,修得那叫一个漂亮美观。再穷的人也是棉麻布衣,绣花棉鞋,男人生得精壮高大,女人生得肤白秀美。
还是那句话,一方水土一方人。
京州不大,从南走到北也就三四天的功夫,快马一鞭顶多一日即可到达京城。
空海寺坐落在京州的南端,无年虽不是寺庙里的僧人,却以寺庙的身份参加百家同盟,可见其在寺庙中的地位并不低,一别数月,他也该回去跟老方丈答个到。
佛本是道,禅亦是道。裴求世说:“师傅早年间叮嘱过,若有朝一日来了京州,一定要去空海寺拜访几位神僧,今日便随无年大师去了。”
“宇文公子,空海寺的后山有一座‘静心庵’,里面有许多未削发的小尼姑,你若主动一些,她们很乐意与你谈论风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