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2/2)
两本书的厚度自然是夸张了说,可真要计较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张同知若是穿着这身棉衣滚钉板,想来也不过是将将划破一点皮肤,连伤筋动骨都算不上。
“叶小侯爷......”
“梁大人乃我大岚栋梁,想来应当会让张同知以身作则,要不然不管是谁来击鼓鸣冤亦或者是要挨板子,都穿得厚厚的,那这板子和一些刑罚还有什么意义?”
张同知身上的那件棉衣到底还是被脱了下来,有些单薄的衣裳在这冬日里让人禁不住发抖。
咬了咬牙,张同知心下一狠,便再度提起勇气滚了上去。
只是理想和现实本来就是有差距,才侧过身子手臂上被钉子钉入的地方传来一阵剧痛,让他控制不住凄厉的喊了起来,只是他知道不同就此停顿,一旦停下来,那被扎入的钉子只会更深,唯有快速的翻滚才能将痛苦减到最轻。
可知道是一回事,身上的剧痛让他即便是想要咬牙快速滚过也快不起来。
只不过是一个转身就能够转完的钉板,愣是花了不少时间才彻底滚完,但就是这样,身上的衣裳早已被汗水和血给染湿,即便穿着衣裳也还是能够看到那星星点点的红色和周围晕染开来的血晕。
明明滚过钉板的是上半身,但他却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张了张口想要秋粱知府让大夫给他上点药止痛,却不想叶子川直接一挥手,就见一直站在叶子川身后的青衣侍卫上前来,一旁跟随的一个士兵不知从哪里拿来的一张长板凳放在他面前。
还没等他开口,方远便举着手中的长木板狠狠地挥了下来。
“啊!钉子!木板上有钉子!”
本来已经没力气的张同知在方远连续打了三板子,那钝痛伴随着尖锐的刺痛让他拼了命的叫喊出声。
粱知府被张同知这话吸引的看向方远手中的木板,方远也适时的顿了手,看着张同知某个部位的三个慢慢晕染开的血点,将手中的木板拿近一看,才淡淡道:“张同知,对不住了,没看见。”
说着,方远直接拿起身侧的长剑利落的将那带着钉子的木板给砍了,继续未打完的板子。
也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之后的每一板子都正好打在那三个血点之上,让那血色晕染的更大。
耳边阵阵板子打在身上的声音伴随着虚弱的痛呼声,让粱知府也有些不忍:“叶小侯爷,既然刚才那几板子张同知也受了双重罪,不如......”
“粱知府此言正合我意,既然是小远子无意间的疏忽,不如就算了,为官者最要紧的是心胸宽广,就如同刚才张同知因为下边人的随意几句话就让粱知府带着这么多人白跑一趟,还让我们护国侯府难堪,不过爷也不是计较的人,但为着这些将士不寒心,爷只打算到了京城在皇上面前参上一本......当然,若是张同知觉得方才那三板子多受了一重罪,爷也不会拦着你给皇上递折子。”
“总之是非定论全由皇上定夺便好。”
叶子川表现的这么通情达理,反倒让粱知府有口难言,他本来还想说让张同知少挨几板子,但叶子川直接牵扯出刚才张同知消息失误的事,人家堂堂小侯爷都不计较了,你一个六品同知不就是被钉子‘不小心’钉了三下吗?
难道你还要比小侯爷尊贵?
而且人家小侯爷还说了,就算你觉得委屈也没关系,大可以参他一本,到时候让皇上评评理你们两个到底谁委屈。
然而不管是粱知府还是张同知都知道,这种芝麻大点的小事,他们要是真敢写在折子里给皇上,那皇上怕是会觉得你是个受不得委屈,喜欢搬弄是非之人,到时候被皇上厌弃,说不定还要受到责罚。
张同知更是连求饶的力气都没了,看着粱知府站在一旁事不关己的样子,心中除了绝望还多了一丝的恨意,恨粱知府并不尽心帮他,如果今天挨罚的是粱知府或者粱知府的亲人,他还会这样说两句话就一副无能为力的样子吗?
好不容易等到板子全打完了,张同知还没来得及松口气,只觉眼前一黑,就这么晕了过去。
叶子川这才站起来:“好了,既然事情已经告一段落,我们走吧,在船上住了这么些日子怪累的,既然粱知府亲自来相迎,那就先给大家伙找个好的地方吃饭歇息吧,嗯,还有多找些大夫,再多买些棺木。”
梁知府这下是彻底没脾气了,如果是叶子川一行人倒还好,但问题是叶子川带的不是几个也不是十几个,而是一万人!
就是找客栈也得找几十个吧?
想了想,粱知府将大部分人安置在驿馆,剩下包括那些伤兵在内的的一千多人则是安排在了离驿馆不远处的三个客栈和一个大宅子。
说是赶路,自然不可能带得太久,因为那批刺客的出现,叶子川那艘船上的五百人死亡八十二人,受伤二十六人,其中三人重伤,叶子川留下银子让人先在福州养伤,等到吃了午饭便准备出发,那些已经阵亡的人用木棺装好放在马车里,而一些伤兵有不适宜奔波赶路的,也买了几辆宽敞的马车能够休息。
趁着出发前,孟薇将怀中的那两封信给了叶子川:“我才躲进箱子里没多久,就听到有声音,然后见到我们船上的那个跛脚的船员在你的枕头底下放了这两封信,而且他那跛脚也是装出来的,所以我觉得他一定没安好心,就把这两封信藏起来了。”
方远难得夸奖了一句:“没想到你这么机灵。”
“那是你以前眼睛长在头顶上,所以发现不了。”
叶子川挑了挑眉接过信封,按照孟薇所说,想来粱知府想要找到的什么‘谋反’的证据,应该是面前这两封信了,就是不知道这里边是他和谁谋反。
叶子川饶有兴致的看完两封信,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敲,眼中满是嘲讽:“有趣,竟然伪造了姑姑的口吻,甚至还有焱国宝藏的下落,看来军营里的虫子还没有捉完......”
孟薇见叶子川将两封信放在桌上,顺势垂首看去,反正不过是一封伪造的信,又不是什么机密大事。
然而这么一看,孟薇心中不由一阵后怕,第一封信用的是护国侯的身份告诉叶贵妃他发现焱国皇后手中有一笔非常巨大的宝藏,且他已经和焱国皇后达成协议,只要放了皇后的亲子尉迟政,皇后便将那宝藏的下落告诉他,而他已经做成无意中让尉迟政逃跑的样子将尉迟政放走,手中已经掌握了那宝藏的下落,并且准备隐瞒下来最为四皇子的发展资金。
至于第二封信......
这封信更加的‘直言不讳’,正巧又是叶贵妃让人传来的,说是她安排在宓贵妃宫里的人已经发现宓贵妃怀孕,宫里的规矩是前三个月秘而不宣,只有太医皇上还有怀孕者本人知道就行。
皇上上了年纪,这是皇上的老来子,进来朝中三皇子又稳压四皇一头,若是那个孩子出生,只怕会让皇上更加偏向镇国候府,所以她决定暗中让人动手弄掉宓贵妃的孩子。
信的末尾还说,皇上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希望他们能早日回京,最好在堂而皇之带京城中的那五万精兵回京的时候打三皇子等人一个措手不及,直接逼宫,只要控制了皇宫,到时候就什么都不用怕了。
而且宓贵妃还承诺,只要四皇子登上皇位,就让护国侯府变成护国公府,且这个位置不会随着三代之后没有,只要大岚还在,护国公府就一直都在。
孟薇知道护国侯府虽然封了侯爵,但是只能世袭三代,老太爷和护国侯、再加上叶子川,也就是说叶子川的后代就不在是什么护国侯府了,若是族中子弟没有出个出息的人,也便会就此没落。
“我本来还以为粱知府说的‘谋反’夸大其词了。没想到这竟然是事实。”
这两封信的末尾分别盖有护国侯和叶贵妃的印章,可见那个陷害之人想得够周全,虽然没有见过他们两人的避忌,但是按照电视剧里常有的狗血剧情,想来这两封信的字迹也应该和他们一样。
“好险被藏起来了。”
要是这两封信被那个粱知府给搜到了,在众目睽睽之下,可就成了抄家灭族的证据,即便叶子川想着将那宝藏的下落上交也没了机会。
想到护国侯府上上下下,加上奴仆少说也有近百人,还有不少的铺子活计和庄子,这要是抄家灭族,真儿他们即便不被砍头,也逃不过流放的罪。
叶子川也满是唏嘘:“这次多亏了你,等到回京,爷一定会好好奖励你。”
“嘿嘿,我不过是顺手,顺手,小侯爷你可别夸我了,我会傲娇的。”
第一次被人这么郑重其事的感谢,孟薇有些不好意思,想到护国侯府的那些人因此幸免于难,心中又隐隐有些庆幸。
“差不多该起程了,这两封信的事情,不要让第四人知晓。”
“是。”
孟薇点了点头,面上带着些迟疑:“小侯爷,这件事是镇国候府做的吧?”
大岚就两个适龄的皇子,剩下的幼小的皇子即便要登位,但那些皇子母亲的娘家势力没多少,而且这两封系的矛头直指护国侯府,只要护国侯府没了,镇国候府就一家独大了。
叶子川对孟薇还算是了解,见她这样就知道她想要问什么:“的确是镇国候府,宓苑霆即便没有参与,但多少也应该知道一些。”
如果说之前他还在猜测宓苑霆为什么和他一同回京的目的,在看过那两封信后,他心中不由有了猜测。
这么多年间,虽然镇国候府和护国侯府视同水火,可他和宓苑霆的接触却不多,一来他可不像宓苑霆那样考科举,年纪轻轻的就入朝为官,二来他的性子以及他营造的形象就是个不务正业的人,所以和宓苑霆接触的及卉少之又少。
对宓苑霆最深的印象大概就是好似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说话惜字如金,冷言冷语,甚至他有时候觉得宓苑霆连那个镇国候府都不怎么在意。
镇国候府的人处处盯着护国侯府的同时,护国侯府自然也有人盯着镇国候府,按照他墓前所得到的资料看来,宓苑霆虽然文武双全,但却算不上是个坏人,甚至有时候会放下身段亲自去尝试一些平民小吃,亦或者帮助一些人。
当然,这只是少之又少的机率。
可总的来说,宓苑霆并没有做过什么与镇国候府沆瀣一气的事,若不是二人所代表的立场不同,也许他能够和对方成为朋友。
孟薇一愣:“也对,怎么说宓小侯爷是镇国候府唯一的继承人,再说他突然跟着我们回来也很奇怪,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心里稍稍有些可惜,不过随即他就想开了,这应该算是各为其主,出生的家世是不能选择的,宓苑霆知道也无可厚非,只是到底有些失望罢了,对于当初宓苑霆帮她离开京城的事情,她可是一直记在心上。
只希望能够还了这个人情,当然,前提是不做任何违背良心的事情。
因为之前遇到刺客的事情,离开福州后,叶子川便有意的不走官道,而是从郊外的一些丛林或者鲜少人的山川赶路,同样的,他们这只队伍也化整为零的,有扮商队的,有扮镖局的,还有一些逃饥荒的难民,虽然分开行事,但队伍间隔也不过几百米,有任何事其他队伍都能及时赶来帮忙。
可即便如此,他们在回京途中还是遇到了两批刺客,只是比起在福州遇到的那一批,要逊色不少,且也因为叶子川有所防备,所以没有人死亡,只不过还是有三十人受伤,好在伤势并没有多重。
直到堂堂正正的进了京,叶子川这才打发孟薇先行回护国侯府报信,他还要带着将士回军营,然后再进宫复命。
未防生变,叶子川是在中途休息的时候和孟薇说的,等到队伍才入京城,孟薇便故意放慢马速,直到走到最后,这才悄无声息的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