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楼前相望不相知(3/3)
刑部侍郎感慨此人武功高强,竟与无数禁军斗了这么久,却又心喜不已,此人定是一条大鱼,杨司徒派自己镇守反贼刑场,倒是阴差阳错,送了自己大功一件啊。眼见净因支撑不住,金色光芒暗弱,内力渐渐涣散,身上受了多处刀伤,刑部侍郎心中大定,冷笑一声,命下属将晕死过去的苏暖暖收监,以免节外生枝。
净因见到浑身是血,昏厥过去的可怜人儿被官兵拖走,心中不惊一凉,知晓今日已是救不了她了,救人之计还要再做打算,自己做困兽之斗也是徒劳,应当突围出去,不能白白死在这里。
于是净因当即立断,浑身一震抖擞,咬牙挺住伤势,施展十二成佛门内力,数记金刚掌胡乱拍出,击断无数长槊,给自己空出一个口子,向外突围而去。
可是昔日大破禄东赞,荡平吐蕃大军,火烧布达拉宫的勇猛唐军今日给和尚上了一课,往日里软绵绵,戍守宫阙,不曾作战边荒的禁军痛打起落水狗来,竟有势不可挡之力,一个小卒面对落荒而逃的净因痛下杀手,毫无惧色,跟上去一枪刺中净因后背心窝,和尚吐血大败,忍痛敲断长枪,亡命奔逃。那背后前仆后继,追杀落单反贼的禁军何其凶猛,个个英勇无比,大喊“杀贼”,追得和尚几乎无路可逃。
净因不禁气得脸色煞白,这么勇猛无比的大唐将士竟然会被安禄山所败?二十万精锐死得剩八千残军,安禄山何德何能?真是笑煞旁人。
不管净因心怀苦笑还是哂笑,总之他是怕了大唐的天兵天将,此刻绕着东市转圈,四处逃窜,东市的繁华街坊被净因和追杀的数队禁军搅得鸡飞狗跳,百姓谩骂不绝,和尚从未想过,自己堂堂吐蕃高僧,坐拥“文殊菩萨化身”大名,本是要在长安讲经说法,入兴庆宫受天子接见,受无数百姓顶礼膜拜的,今日却为了一介俗家卖酒女子,落得蓬头垢面,亡命天涯的下场。
却说净因独自一人,仰仗街坊邻里,在长安城内躲躲藏藏,一时半会禁军竟然找不到他,倒是将坊市搅得天翻地覆,和尚蒙面从东市一路拐弯抹角,逃到西市,不敢上朱雀大街,尽寻小路,打算自偏门处逃离西去,却见得西门处人影攒动,一些守卫持剑巡逻,净因惊疑不定,惧怕信使传信各处大门,对他围追堵截,故而弃了逃出城外的念头,向西北角修真坊一钻,隐匿起来。
今日公孙大娘早早收起纸伞屏风,关了店门,想去西市走走,正一出门,却见得一个负伤的蒙面身影逃窜过来,突兀六月烈风一刮,将那人的蒙面刮落,露出一个光头。一老一少对望一眼,尽皆迟疑,而后修真坊的四处街巷传来闹哄哄的喊杀声,分明是官兵的嗓门喊着“捉贼”。又见得这负伤的年轻和尚面露焦急,公孙大娘已经猜透了一二。
正要擦肩而过时,大娘喊住慌不择路的净因,开口说道:“进老身店里,保你无恙。”
净因有些不明所以,面露疑惑,但抬头见到老妪平淡无波的双眼,一颗慌乱的心竟然渐渐安定了下来,如同佛门皈依一般,净因不由自主地双手合十,虔诚拜谢:“多谢施主。”而后双腿一跺,乘着轻功,翻身进了大娘的院子里。
四处脚步声起,围聚过来许多官兵,见到一位身穿朴素襦裙的老人在宽敞街道上扫地,于是问道:“这位大娘,可否见到一个灰衣蒙面的贼人,身形高大,步伐矫健,躲藏到附近来了。”
公孙大娘装作浑然不知的模样不住摇头,一边咳嗽一边说话,手中扫帚扫着无边无际的落叶,缓缓说道:“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老身老咯,老眼昏花,不识前路,得罪了各位官爷还望见谅…”
气喘吁吁的几个守卫有些恼怒,要去踢门搜她屋子,被那个开口相问的统领制止了,统领细细琢磨了老妪几眼,阴鸷的眸子露出思索神色,总觉得此人有些面熟,可却想不起来在何处见过她,于是挥了挥手,索性作罢,命众人向南搜寻,众人便散了去。
公孙大娘叹息一声,回屋子内关上大门,拴上木栓,一场劫难便这般掩饰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