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初战河北形势严(1/4)
“不如夸三弟你一张嘴可破千万敌军,令人闻风丧胆。”方霖与他调笑道,而后回到军中,抚恤将士。
此间朔方三杰借东风之便,破了井陉口,又立大功一件,三人之名已传向河北,朔方节度使帐下的少年英雄无不令人惊叹,百姓与义军无不觉得,此乃新春吉兆,太平将至。而后大军到来,整装待发,正欲大张旗鼓,杀进河北腹地,扫荡叛军后路时,却是听得两个噩耗,其一是为大举义旗,计杀井陉口守将李钦凑的常山太守颜杲卿遭到围攻,危在旦夕,其二便是洛阳失守,叛军浩浩荡荡,杀进东都,高仙芝的市井民兵只好退守潼关。
消息晚了数日,实乃朔方军远在山西,只不过洛阳失守后,朝廷还是快马加鞭,火速命人传令郭子仪,令他暂时撤去东征大军,分拨军队南下守潼关,郭子仪闻言叹息,听旨退守太原,拔出三万精兵,去缓解关中之围。
而后又有圣旨传来,命他以一员悍将为急行军,东出井陉口,继续掣肘河北留后叛军,将主战场向叛军腹地引,面对此令,郭子仪不敢怠慢,亦不敢再令年轻小将带兵,思索许久,上奏朝廷,举荐沉稳老练,熟谙兵法的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拨他一万兵马,先行河北讨贼,自己率大军留后,为李光弼输送粮草辎重,并听从朝廷调遣。
却说李光弼领一万步骑,五千强弩手出井陉口,踏在河北大地上时,已至一月中旬了,常山太守颜杲卿身处围困,独木难支,慷慨赴难,为安禄山所杀,李光弼闻之默默叹息,颜杲卿死后,常山便被叛军所占领。
常山郡紧挨太行山,乃是东出井陉口的第一大郡,联络河北各郡的交通要道,既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四战之地,难以防守,史思明得知颜杲卿反叛,急令属下围困常山,颜杲卿兵稀粮少,死守八天,终是城破人俘。
进入河北后,叛军十分密集,不再像山西各地那般稀疏兵少,李光弼纵使行军有素,用兵如神,却也要攻城拔寨,一步一行,从井陉关外推到常山郡,已推了半个月,兵马颇有疲惫,李光弼命下属在距常山二十里处安营扎寨,休养生息,并且刺探敌情。
那常山守将是为胡将安思义,生得人高马大,喜好酒色,攻下常山之后,颇为自满,屡屡向史思明索要赏赐,其为人暴躁,对部下屡有鞭笞,城中百姓亦是屡次遭受他戕害。这日得知李光弼大军行来后,浑然无惧,冷笑一声,又在城内摆宴席,自顾饮起酒来。
安思义虽五大三粗面貌,却实乃心细如针之辈,李光弼军力与他相当,攻城已是颇为困难,他心知李光弼远道而来,是不敢绕过常山,孤军深入的,而自己背靠河北,身后有史思明大军倚仗,只要坚壁清野,固守不出,李光弼便毫无办法。尤其是自己可令奇军出城,去切李光弼西向粮道,他的大军悬于剑上,只会比自己更着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