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苦海难渡世间人(1/3)
“这是何意?”
周亦染疑惑不解,左右顾盼,只见得方杜一如既往地面目威严,那和尚亦是随和从容,二人似乎串通好了,只消得一顾一盼,尽知对方心意,全然不顾周亦染满腹狐疑无处说。
“上师之意,本王自会转告掌门,掌门出游,还请法师在广州府耽搁一日,待他老人家回信,本王定会递交法师,法师可回信上师,这便有劳法师了。四弟,好生招待吐蕃贵客。”
“我佛慈悲…”
却说周亦染松了一口气,看来方杜并未打算严惩他,故而勤上加勤,真把净因当做贵客好生侍奉了。而方杜则是连夜奔至罗浮山,虽说信中含义他已有所计较,但吐蕃高僧来信,非同小可,不敢妄自回书,仍是将此信送到了叔祖手中。
“方杜,你可知他是何意。”
那罗浮山紫云洞内受铁索所缚的老者依旧有气无力,面容苍白,但神色却不似方霖撞见他那日一般萎靡不振,似有两道火种在他瞳孔燃烧,那火势虽弱,如老者身躯一般明灭不定,却异常坚韧,仿佛便是这火在他心中烧了上百年,将他一生的英气燃尽,才支撑他活到今日。
“佛有三千界,本界亦在其中,吐蕃人,是想将大乘佛法的经文传遍所有世界,无人不颂无人不晓罢。”
“哼哼,非但如此,他不仅要将大乘佛法传遍世界,还要度化世间人,渡得世间皆是吐蕃人,方杜,你说离大乘佛法最近的是何处。”
大乘佛法便在吐蕃,离吐蕃最近的,自然是,
“大唐。”
方杜默然,吐蕃人素有反唐之意,便是松赞干布时期,助唐灭吐谷浑后,亦对河西有非分之想,若非大唐强盛,屡屡重创吐蕃骑军,将其阻隔在高原之上,怕是吐蕃铁骑早已踏入渭水,肆虐中原了。
“叔祖,吐蕃人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此番活佛书信前来,所图甚大,我们与其谋和,无异于与虎谋皮,此间诸多伎俩,还需好生琢磨,从长计议。”
只听得一声咕噜响起,枯槁老者喉咙耸动,上下吞吐,竟是将一口唾沫含在嘴里,唇齿翕动,咀嚼了片刻,啵的一声,转头吐向了丈许外岩壁上悬挂的画像。
“百多年过去了,吐蕃人向来如此,身处高原之地不甘贫瘠,坐拥佛门净土不甘寂寞,觊觎长安之繁华,渭水之肥沃,打打杀杀,屡败屡战,青海与河西就没有过安宁,从前唐土强盛,胡人不敢进犯,时至今日追随太宗爷戎马倥偬的凌烟阁名将早已尽数归于黄土,一些后起之秀所谓剑圣裴旻,所谓陈玄礼,所谓十节度,不过莽夫尔,如今天宝皇帝整日沉溺酒色,尽收谗言,刚愎自用,不近贤臣,你所见到的巍峨大唐,纵有大军百万,然内心不齐,君臣不合,实是外强中干,经不得多少风吹雨打,吐蕃人励精图治,将这些尽数看在眼里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