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神识论道(2/2)
便是没有收下陆远这个徒儿,门派众人大为不解,此心性贤良,天赋优异的弟子,为何不要,但更为不解的仍有,那葛连仍旧令陆远着道袍,处道宫,一如既往,不仅如此,还准许他进入藏经殿,翻阅葛清派武学秘籍,并将《抱朴子》下本赐予了他,亲自传授他葛清派武学。
众人大为惊叹,心道不愧是真人,打坐坐一年,传道不收徒,真是神秘莫测,难以揣度。大师兄愚钝,不解师父之意,小道姑是葛清派最为聪慧的弟子,片刻间似乎觉察了葛连之意图,偷偷与大师兄耳语:
“师兄可有想到许逊,陆静修,陶弘景诸人。”
大师兄不知其言外之意,而后细细一想,许逊为净明派祖师,曾师从后晋道士吴猛,陆静修为我们龙虎山南山正一派祖师,曾师从天师道掌门,陶弘景为茅山派祖师,曾游历天下,历经南朝宋齐梁三代。大师兄突觉小师妹话外之意甚为骇人,莫非师父不收他为徒,却传他葛清派心法,是将其视为道教开派祖师级的人物,想要培养出一个新的道教门派出来?
此事陆远也曾想到了,除此之外似乎无法解释葛连真人的举动,陆远无所甚求,对此唯有感激而已,对着老君殿深深三拜,即使葛连不收他为弟子,他也自视葛连为师尊。
在他最为落寞的时刻,被琴武阳追杀,漂泊到龙虎山,十几位师兄弟没有赶走他,任由他结庐长居,将葛清派的门对他敞开,如今葛清派掌门视他如同辈,莫逆,传他武学,这份恩情,如何区区报答二字了得。
葛连真人在老君殿内撰写请帖,要散给天下门派,毕竟采茶祭临近,时日不足一月了,陆远在一旁为他磨墨,又为他收拢请帖,逐一观看,足有十几张,北至嵩山少林寺,南至岭南万贺门,亦有那邺城大琴殿,甚至剑南道的自己没听过的门派也有。
葛连真人书法苍劲有力,锋如凌松,断如陡壁,非常有气势,但陆远无心观摩书法,翻遍十几张请帖,却是没有那心心念念的陇右昆仑仙宫。
真人还在写,也不知他还记得这千里之外的门派否,陆远砸吧嘴巴,故作沉静提醒道:“真人,河西那边,可有漏掉什么,未见有邀请河西门派。”
葛连一愣,提笔说道:“河西?唔…发两张帖子给二位节度使罢,他们遣使来便奉为上宾,不来便罢了。”
原来他在写gāo • guān权贵的请帖,陆远不由得无奈,急得跳脚,迫不得已,只好直接一点:“晚辈听闻祁连山上有一门派,名唤昆仑仙宫,据说势力不弱河北大琴殿,真人有所耳闻么?”
陆远这番一说,葛连真人却是听下纸笔,沉凝道:“你不说我到忘了。”说罢去写昆仑仙宫的请帖,陆远松了口气,那葛连真人却是道:“昆仑仙宫世居边关,行踪隐匿,而且尽是女子门派,陆远小友怎会知晓。”
葛连那番老而不乱的笑意令陆远一阵尴尬,“那昆仑仙宫与我们龙虎山一样,同为道教正统,故而有所耳闻。”
二十多日之后,距清明时节仅有三日,龙虎山依旧时雨时晴,天气阴晴不定,令人心生焦切。陆远曾十分不解,为何葛清派采茶祭要选在这一日祭祀屈原,而不在端午,却说是那神秘莫测的葛洪祖师的意思,清明重礼,采茶祭祀,是为了凸显后晋时代任胡人压迫的报国之情,与端午屈原祭日是两回事。
这一日,龙虎山本就稀薄的十几个弟子忙碌起来,在主峰天门山半山顶一处六丈方圆平面上大摆祭坛。四周插上道旗,居北摆放屈原画像,左列有春秋晋国大臣介子推,汉御史大夫晁错等等,皆是忠心耿耿,但却下场凄惨的人物。右列有汉定远侯班超,晋北伐名将祖逖之流,皆是收复失地,匡扶天下的英雄。
上有香覃,玉彻,金樽,铜盏,一切准备就绪,静待清明雨上,豪杰来访。
清明雨季,天门山阴沉黯淡,葛连真人端坐在山顶祭台前黄绸蒲团上,面对上山方向,此刻已有不少门派遣使而来,诸如嵩山少林寺,剑南道青城派,关内道华山派等等。
葛连真人携十位弟子在山顶静候,而大师兄与陆远便在山脚下接引来者,同在龙虎山立下道统的正一派第一个前来,竟是正一派掌门陆冕真人携两位童子亲自而来。
陆冕真人年约三四十岁,接替掌门人之位已有十余年,正一派香火不断,弟子繁多,势力壮大,与冷清的北山葛清派截然不同。陆冕身着浅灰色道袍,身形颀长,墨发束冠,二缕尺长鬓发如丝绦垂在胸前,手持拂尘,佩戴宝剑,颇有得道高人风范。
“小郎君竟也出自吴郡陆氏,那当真是有缘,贫道祖辈陆静修,不知小郎君出自哪一脉。”
陆冕真人三分威严,七分儒雅,竟不称陆远为“施主,道友”,而是与他套近乎,称小郎君,将陆远看成了葛连新弟子,陆远也不点破,此人是葛连真人邻居,他主动和善,陆远便也礼尚往来。
“晚辈吴大都督陆逊之后,乃是旁系,与陆静修祖师无甚关联。”
陆冕微笑审视陆远两眼,便携童子上山去了,不知为何,这主动示好的陆冕真人给与他一种粉饰之感。
陆远望穿秋水,总算等到了心心念念之人,却见方霖白衣出尘,手持墨剑,挪步而来,果然,她代师出访,自己没有白费一番心思。
“子迁?”
见那昔日少年,竟身着深色乾坤道袍,静候山林,傻呵呵笑看自己,方霖也是未曾想到,这般风云际会之时,会在龙虎山上见到他。
陆远想去拾方霖的手,又觉不好意思,她是客,自己又是接引使者,怎可这般无礼,那葛清派大师兄终于是明白了,为何陆远对这采茶祭这般上心,竟火急火燎的跑来作接引使,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此时大唐朝,还未出现全真教,未有婚配束缚,道教教义对于繁琐戒条并不苛求,道士也可娶妻生子,更何逞陆远还不是道教门人。
“你怎会…”
方霖拜会大师兄,呈上请帖,帖中内容交代方霖来历,令他十分惊讶,心道陆远师弟好生厉害,连昆仑山仙子都可俘获,不愧是我道楷模,要得要得,若葛清派与昆仑仙宫联姻,不失为一段佳话,如今葛清派恰逢青黄不接,弟子暗弱之迹,此举可壮大门派势力,震慑宵小之徒,想必那南山正一派也会断绝非分之想。
大师兄一心一意为门派着想,思忖和亲之事,昆仑仙宫神秘强大,但又远在祁连山,与其姻亲,既可缓门派燃眉之急,又能杜绝仙宫势力入主龙虎山,鸠占鹊巢,真是一举两得,且昆仑仙宫与我葛清派同为老君正统,真乃天作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