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小说 > 唐上烟雨 > 第两百零一章 一剑长歌

第两百零一章 一剑长歌(1/4)

目录

李泌认为,而今贼军虽猛烈依旧,不过江南平定了,安西有人堵住河西走廊,却也不足为惧,天下形势,实则十分明朗,李泌之策略在于速战速决,安禄山叛军既然垂涎洛阳与长安许久,便用这两座都城吊住他们,将他们牵制在关中,而朝廷派遣骁勇善战的朔方军,与李光弼的河东军直插叛军巢穴,史思明抵挡不住,不日则溃败,范阳巢穴被捣毁,叛军便如同流落孤岛,迟早灭亡。

此计与潼关被破之前,太上皇所用计策并无二致,奈何造化弄人,失了最好时机。而今李亨即位,蜷缩在灵州平原这一方寸之地,仰人鼻息,皇位都受到朔方军牵制,如何敢让朔方军再立天大的功劳,那这只军队,朝廷真是对他封无可封。

况且朔方军倾巢出动,万一安禄山鱼死网破,强攻灵武怎么办?萧关可再没有二十万大军守候了。

于是李亨斩钉截铁,寸步不让,定要纠集大军,收复长安,收复潼关,将叛军再次阻挡在关外。至于收复潼关的惨烈代价,与叛军相持多年的民生凋敝,都只能抛之脑后,李亨势必要班师回都,依靠禁军振奋朝纲,不想在灵武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了。

李泌很无奈,默默叹息一声,只得退下,而今李亨的小朝廷党争混乱,李泌不愿卷入储君之争,上书数封,请求辞退,遁入恒山,做一只闲云野鹤去了。

郭子仪怀着些许忐忑的心情带方霖回到灵武时,却是发现皇帝操着愉悦的步伐来迎,一口一个“令公”叫得亲切,令他大为感动。而后李亨册封郭子仪为尚书令,这可是唐太宗担任过的官职,自他驾崩后再也未曾有人任命过,郭子仪推辞再三,不敢接受,无奈只得册封他为中书令。李亨更是十分慷慨,赞赏方霖的功绩,非但只字不提“叛贼同党”一事,还将她官复原职,再次回到女宰相的位置。

本以为日子便会在这般煎熬与等待中慢慢度过,等待太原保卫战的捷报传来,等待大军集结,养精蓄锐,收复潼关,可是造化弄人,世事无常,人世间的一切并不按郭子仪所思所为来按部就班。

灵州灵武郡是一片黄河冲刷出来的平原,四面环山,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此地左依贺兰山,右挨黄土高原,黄河从中穿行而过,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甬道,北接河套平原,南逢萧关,是为易守难攻,兵家必争之地。一百多年前,卫国公李靖戍守此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十万突厥大军不敢南下,而今灵州由朔方军驻守,在此处牧马练兵。

东北范阳军造反,安西复失,河西,陇右大军一战而败,李亨的依托便只有灵州这方寸之地与硕果仅存的朔方精锐了。

灵州的天地风光尤是十分宜人的,水草丰沛,到处都是肥沃的良田,与桑梓合种在一起,非战之时,百姓勤劳开垦,养活一州军民足矣,道路宽敞,尘土不扬,尤其是现在李亨逃到此地登基称帝,行宫于此,往来的探子,商旅更加频繁了。

只是平日里,灵州的百姓偏居一隅,日子还算充沛,偶有胡人南下侵扰,也有关内道的无数大军给他们杀回去,那时大唐强盛无比,没有人会以为回纥人胆敢大肆入侵,更没有人会设想有人造反。而今天地大变,灵州竟成了朝廷支柱,整个大唐的重担都压在这里,百姓也变得苦水难覆,所有的一切,无不如一场镜花水月一般,虚幻不真切。

方霖穿着半身铠甲,半身绸缎,坐在贺兰山脚下的一处高地上,背对灵武,遥望西方,仿若自己的眼睛能够透过重重关隘与高山,望得到祁连山的样子,她已经几年没有回去了,几年过去,天地大变,连祁连山也逃脱不了宿命的纠葛,一方是水火之中黎明百姓的苦楚,一方是守得高耸寒山,与世隔绝,师尊终究选择了前者,选择了为黎明百姓奋不顾身,她仙居寒山数十年了,自己都以为她飘飘欲仙,不近人烟,实则她从未与世隔绝过。

此地远在灵武十几里外,离着郭帅的大营与皇帝行宫挺远,塞上极少雾气,灵州又稀少黄沙,故而居高临下,极目远眺,仿佛看得见稀疏的星火与灿烂的良田排布在一起,百姓在其中耕种穿梭,美好的愿景一览无余。

方霖欣喜见到这般景致,这般静谧,恬淡的景致,或许萧关坚固,叛军是杀不到灵武来的,或许回纥守信,相助朝廷,可自己见到的这一切,又何尝不是一场梦幻呢。

子迁还在太原浴血奋战,阻挡敌军,不知李光弼的神机妙算,能否再次以少胜多,将史思明挡在河东不得西进。河北的百姓依旧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那里的天地,被硝烟笼罩,依旧仰起头都看不见星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 火影:刚当海贼王,我重生成佐助 医仙之纵横无敌 村野小神医 以暴制暴,从暴君杀成千古一帝 出国后,我带回光刻机能一等功吗 我以道种铸永生 古仙传说 盘龙之亡灵主宰 末日进化:开局捡到一个美女丧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