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小心驶得万年船(2/2)
说着便将手里端着的一盆粉条炖萝卜放在了桌子上。
不用尝,一闻就知道是用荤油炖的,一股香浓的味道瞬间飘进了刘成的鼻腔。
女人抓起一块儿抹布擦了擦手,接着说:
“刘营长,以后俺就给你们做饭了,不止俺自己,还有几家的媳妇儿也都来,你们打仗是为了俺们,现在又给俺们发了粮食,咋能让你们吃窝头就咸盐水呢!”
从这个女人说话的语气和神情上,刘成并没有看出任何异样,但是心里却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别说在那个年代,一直到几十年之后,东北的百姓家里冬天也就能吃点儿秋天储存的萝卜、白菜、土豆、粉条,何况是在战争年代?
日本人控制粮食,老百姓吃不饱,秋天的时候便会上山挖些野菜晒干,留着冬天吃。
百姓家里有点儿萝卜粉条倒是不稀奇,可是谁能愿意拿出来给他们吃?
至少在刘成的记忆当中,游击队赢得大部分百姓的认可,最早也是在一九三五年之后,甚至是抗战全面爆发。
当然,这期间也有一些百姓认可他们,并且愿意把自己的粮食拿出来给他们吃,不过那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人而已。
不过现在刘成自然除了感谢的话之外,什么都不能说,万一对方是真心实意,难免会伤了人家的心。
在简单的交谈之中刘成了解到,女人叫吕桂花,老家是奉天皇姑人,三个月前才逃难来到五斗乡,原本是来投奔亲戚的,但是没想到亲戚早就搬走了,爷们儿也在路上被鬼子杀了,无奈之下便在这里落了脚。
第二天,刘成找到田六娃,询问了一下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五斗乡有没有发生什么不正常的事情。
田六娃认真的想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笃定的摇了摇头。
如果刘成不是经历过一次的话,同样也不会有任何的怀疑。
他知道,在那个时期,日本的特务从小就开始学习中文,而且针对其要到哪个地区执行任务,还会刻意学习当地的方言。
所以从言语上,根本无法断定对方到底是不是特务。
不是刘成多疑,而完全是曾经的经历让他不得不随时保持警惕。
况且,在那个年代,多疑并不是缺点。
晏颖虽然全身多处冻伤,但短时间之内并不会有生命危险,怎么都能熬到孙萍赶来。
刘成当时之所以任由郝大宝胡来,也是因为知道这个晏颖肯定是活不长了。
孙萍连孙世煜都没有放过,何况是晏颖?
郝大宝把自己的被子赔给了田六娃,才算是免了一顿皮肉之苦,但是这笔账却要算在晏颖的头上。
他发现晏颖有着极强的求生欲,即便手脚都已经严重冻伤,就算活下去也必须截肢成为废人,但还是没有放弃,见到人便会哭着苦苦哀求。
郝大宝故意把孙萍杀孙世煜的经过详细的对晏颖讲了一遍,言语生动,声情并茂,说的自己都浑身直起鸡皮疙瘩,更别说一直害怕孙萍会报复的晏颖了。
不过他也不是胡说,因为,就在他把这件事情讲给晏颖的第二天,孙萍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