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龙虎山下(3/4)
我眺目向上,果然看见有少许棺材,悬置于插入悬崖绝壁的木桩上,或置于崖洞中、崖缝内,或半悬于崖外。
文璋道:“那就是崖墓,也叫做悬棺葬。”
“咦?”方灵惊呼一声道,“哥,这些棺材是怎么放上去的呢?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山势陡峭,常人根本无从攀登其中,莫非古人都是轻功高手?”
张全一道:“是啊,福建的武夷山也有这种悬棺,当时我还问过师傅,却也是不知。”
田修颜接着道:“我们苗家也有这种悬棺,安置方法也是无人知晓。”
悬棺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葬式,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悬置越高,表示对死者越是尊敬。依据后世考古工作者所发现的文献及实地考察,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福建、tái • wān、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区,均有此种葬俗。江西贵溪龙虎山、福建武夷山、四川忠县卧马函、奉节县夔峡、风箱峡、珙县麻塘坝螃蟹溪山崖等地,都曾发现过大批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古代悬棺葬遗物。
据后世考证,众多的悬棺葬中又以龙虎山悬棺最为久远,据说是2600年前古代越人所崇尚的葬习。越人所留下的崖墓文化直到后世也沒能探明,只有许多千古未解之谜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沒人知道魂系何方的古越族人为什么要将仙逝者安葬于千仞悬崖之上?在那个刀耕火种的年代又是如何完成这一壮举?古越族人在2600年前曾创造了怎样的文明?这种种疑问让人皓首穷经,百思而不得其解。
“这种葬式的安置法据说有四种方式,一说,凿岩为路,待棺柩安放停当和崖画绘制好后,再把路毁掉;二说,先用土填埋崖壁,尔后再挖去填土,三说,搭厢架;四说,从崖顶放绳索。这四种方式都有可能,但却都有缺失,所以也沒有个定论。”
“啊?哥,这个你也懂?”
文璋笑道:“那是,公子是神人也。”
“至于到底是怎么回事,却也无人弄得明白,等见到道法大师时,可以问问,看看他们龙虎宗的典籍记录上有沒有有关的答案。对了,你们都是武功高强之士,如果以你们的轻身术,能做到吗?”
方灵等人听罢,均自想道,自己可沒这种能耐。于是,众人的目光齐齐看向当中武功最高的袁棘。
袁棘看着上面的悬棺道:“如果仅是安置一两具棺木,借助绳索,或许勉强可以做到。”
“这上古越人的武功不会个个都像袁先生般高明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