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道高还是魔高(2/3)
赵竑得到消息的时候,又惊又怒,差点摔碎了福宁殿内的东海珊瑚,不禁感慨,“大宋的钱赋都被这一帮蛀虫把持,而那些大臣一副市侩样子,眼皮子都在生意上了,为的都是自己的利益,怪不得大宋如此积贫积弱,哎,可恨,可恨啊!”
......
赵竑派了人去东宫的时候,赵诵正与陈宜中以及陆秀夫二人在谈论朝廷的局势,谈论到了川蜀、京湖以及两淮上去了。
赵诵此番要去川蜀,陈宜中自告奋勇,也想去川蜀,不过赵诵并没有让他去川蜀,陈说了其中的厉害关系。
陈宜中有些失望,不过想到太子即将离京,朝中还需要有太子党的人主持局面,所以就留了下来,再说他六君子的身份去了川蜀就是招摇过市了,反而对太子不好。
陆秀夫一言不发,沉默寡言,但是赵诵知道他才华出众,只是他一直行事低调,保持着谦和的姿态,但每次问到陆秀夫关于朝政的时候,陆秀夫总能侃侃而谈。
带陆秀夫过去,也是因为陆秀夫此时正年轻,虽然此时仍是个上不了战场的文官,但他能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
“这次就让君实和我一起前去了。”赵诵对陆秀夫道。
“多谢殿下。”陆秀夫听到赵诵说的便拱手道:“君实正好想去祭拜余大帅,顺便看看雄壮的钓鱼城是如此让鞑子的步子停下来的。”
陆秀夫说的余大帅正是余玠。当年蒙古铁骑杀到重庆,余玠靠着他一手打造的巴蜀防线,成功阻拦住了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可谓是做出了诸多贡献,只是赵昀猜忌他,召他回临安,余玠深感不安,便在四川病逝。
边上的陈宜中发出了一声叹息,“可惜了余大帅,若今日还在世,川蜀就不是这番局势了。”
赵诵似乎自问,似乎再问旁人,反问道:“是啊,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
陈宜中闭口不谈,他知道这陈年往事涉及到太上皇,陆秀夫则叹了口气,眼色古怪地看着赵诵,即使是知道他们也不能随便议论,还好他们赢得生前身后名。
正感慨的时候,忽然殿外传了口诏过来让赵诵前去福宁殿见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