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辽东之主(2/2)
“子扬公,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呀!想煞我也!”
石苞露出一股疑惑的表情,三宝殿是什么?
博学多才且是淮南人的刘晔自然知道佛教徒的三宝殿。
“就算有事,老夫也不会登那佛教徒的门。这种蛊惑人心,趋使信徒送死的教派,老夫恶之。”
夏侯称有点尴尬,没想到这句话现在还没出现。
现在的佛教徒在徐州一带经常搞破坏,趋使信徒反抗官府送死。
而且极善于蛊惑人心,在这些士族的心里是毒瘤一般的存在。
夏侯称说道。
“在下亦崇尚黄老,厌恶佛徒。”
说完夏侯称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让刘晔坐下。
刘晔坐下后没有说话,只是看着石苞。
夏侯称说道。
“仲容乃我心腹之人,子扬公但说无妨。”
刘晔说道。
“此事乃机密,大将军确信此人可靠?”
夏侯称点了点头。
“子扬公但说无妨。”
刘晔摸了摸胡须说道。
“辽东公孙家之事,大将军可知?”
公孙家当然听过了,只要是三国时代的游戏,东北那旮瘩总有一个粉紫色的势力。
从汉末一直屹立不倒到三国时代,人称遗忘的第四国。
夏侯称点点头。
“略有耳闻。”
“大将军应该不知,辽东出了件大事。辽东太守公孙恭的侄子公孙渊,以兵变软禁公孙恭。公孙渊的使者已经抵达洛阳。”
“如此行径真禽兽也!”
刘晔摇摇头。
“太守之位本是公孙渊父亲公孙康,只是其父死后,众人拥立了公孙恭。”
夏侯称一脸汗颜,这刘晔话老说一半,真尴尬。
再说这辽东一家子全是公孙,名字到现在夏侯称都没弄明白呢。
“那倒是人之常情。”
刘晔说道。
“公孙家割据辽东已逾三代,且有山、海之险,长此以往恐辽东不复大魏所有。”
夏侯称明白刘晔干嘛来的了,肯定是建言被皇帝否决了,于是试探的问道。
“陛下怎么说?”
刘晔朝皇宫方向一拱手说道。
“今上被小人迷惑,只知营建宫室。哪里管得了这军国大事。”
说完刘晔站起身鞠躬。
“请大将军向陛下谏言。”
夏侯称看着刘晔那诚恳的模样就生气,又来坑我了呗。
自己这在家办公的好日子才过了几个月,又给我找事。
还小人?现在四大辅臣其中两个都离京了。
曹真去收复三郡去了,曹休回庐江准备伐吴的事情了。
四大辅臣还在洛阳的只剩下夏侯称和陈群。
要是夏侯称和陈群都不知道的事情,那就肯定是才发生的。
那这小人肯定说的就是司马孚呗!其他近臣都是不怎么说话的。
孙资、刘放二人又是曲意迎逢,曹叡说啥是啥。
很少会谏言,不过他俩一旦谏言,说的都是很有道理的话,除了曹叡死前的谏言。
夏侯称说道。
“陛下自有其考量,我等从命便是。”
刘晔用力甩了一下衣袖。
“老夫以为大将军是两朝元老,忠心大魏江山。不料竟也是媚上之人,是老夫所托非人,告辞!”
夏侯称急忙起身拉住刘晔。
“只是于子扬公说笑,这等军国大师,我岂能坐视今上胡闹?”
刘晔闻言回过身,脸上确是一副得逞的表情。
“晔谢过大将军!”
看见刘晔的表情,夏侯称一句雾草说不出口。
不会又被坑了吧?
刘晔走后,夏侯称看了看石苞。
“下次再有这些事情,仲容要提醒我啊。”
石苞拱手说道。
“大将军惜子扬公之才,这辽东之事乃喜事也。”
夏侯称来了兴趣。
“何喜之有?”
“子扬公每每遇事,想到的都是大将军。大将军每每为子扬公出言,旁人看来子扬公便是大将军一派。此事便是契机,只需将辽东之事揽入大将军府。再谏言由子扬公负责,如此子扬公便成为大将军故吏。”
夏侯称想了想,随后笑了起来拍了拍石苞。
“仲容真乃我之心腹。”
石苞拱手一礼。
“愿为大将军之鹰犬。”
打定主意后,夏侯称准备入宫向曹叡建言。
PS:感谢大海的故乡AAA送来的一张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