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1/1)
次日早朝,在与众大臣们差不多商量完近日需要商讨解决的一些大小事务后,沈知便趁着大家的心思还放在最后一件事上没太注意到她,朝柳修筠投去了询问的目光。
恰巧此时柳修筠的目光也正好落在沈知身上,沈知看向他,他便几乎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这才又加入了朝堂的话题,让人觉得他方才分明是在认真听大家讲话的。
待得拿定最后一件事的主意之后,沈知便端坐了身子,面上的神情也较方才更为严肃了一些。朝臣见状,也知道她或许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宣布,便停止了所有讨论的声音,微伏身向着她等待着她开口。
“孤还有一事想与诸位卿商议。”顿了顿,沈知终将目光投向了李泌,对她笑了笑,才复又看向诸位大臣,不紧不慢道,“昨日孤收到父皇的密信,说前线粮草略微有些紧缺,希望孤能安排一位信得过的干将,自京城向那边押运粮草,以备不时之需。诸位卿,可有推荐的人选?”
沈知这个问题虽然是问的所有人,但方才她平白无故看向李泌,又对他好似和善的微笑,已然引起了李泌的提防之心。
不过他并没有急于弄清楚沈知此举究竟是意欲何为,只是稍稍低了低眸子,又紧了紧牙关,似是在等着些什么。
就在众臣听了沈知的话开始窃窃私语时,杜沁宁却忽然站出了列,行礼请命道:“殿下,臣愿前往,臣就算是豁出性命,也一定将粮草完好无损地运到前线。”昨日与柳书言商讨过后,沈知便派人去召了杜沁宁进东宫,将与柳书言的计划告知了她,所以此事,她也是知晓的。
沈知说沈天和让她派一位信得过的心腹前往,此时杜沁宁也在朝上,若是她始终无动于衷,难免会引人怀疑沈知的真实动机。而如果她率先自动请缨,即便瞒不过李泌这个老滑头,骗骗一些不甚明白这些事情始末的人来说,应当还是绰绰有余的。
杜沁宁此话一说,底下朝臣的议论声便又大了些许。沈知也没有劝阻,只是等过了好一会儿殿上稍微安静了些许后,才又看向柳修筠,问道:“丞相觉得此事如何?”
听到这话,柳修筠也不紧不慢地出了列,行了礼,这才将自己的想法缓缓道来:“回殿下,杜太仆本乃忠良之后,此前又是同殿下一起长到大的伴读,若派她前去,殿下信得过,臣自也是相当支持的。不过,杜太仆刚刚上任新职,在许多事情上与副官的交接都还没有完成,若是此时太仆再去前线,这一来一回的也要耽误不少时间,那朝中本该太仆管辖的事务又该如何是好呢?就算退一步说,战事朝事另当别论,那杜太仆奔赴前线期间,其职又请哪位贤才担任为好呢?”
柳修筠说得委婉,但是任谁也听得出他对于此事是“反对”的。
“丞相说得在理,这支援前线虽事关重大,但外乱时期,朝中诸事也不可懈怠。杜爱卿的心意孤心领了,但此事由你前去始终不太合适。”说罢,待得柳修筠和杜沁宁都归了队列,沈知才又看向了卫峰,询问道,“依舅舅所见,派谁去最为妥当?”
“依臣所见,此番应当还是太尉李大人前去最为合适。”卫峰应道。
“哦?为何?”
“当日圣人御驾亲征,李大人身为太尉,本应随行,可无奈病来不饶人,这才将此事暂且搁置了。如今李大人既已痊愈,在朝中又无甚要事可做,便正好趁此机会赶去前线,为圣人分忧,以尽忠臣之职。”
卫峰将李泌的帽子扣得高,若是李泌不答应下来这件事,沈知便正好可以借题发挥,想办法给他安上不忠和意图不轨等的罪名,倒也省了一番事。况且卫峰本就是颇有远见之人,这早在卫千儿还在世时便是举朝皆知的事情,如今他都这么说了,且说得有理,也有不少中立的朝臣倒向了他这一边,在赞同这个办法。
不过这种事情,不管是卫峰还是沈知,说了都不算,还得问问李泌本人答不答应才作数。
所以在卫峰说完后,沈知便也略显赞同地点了点头,而后望向李泌,问道:“太尉觉得光禄卿的提议如何?”
“臣愿前往,为陛下和殿下分忧。”如今这种情况,李泌好像也没有什么理由好用来拒绝了。不过他竟然出乎意料地答应得这般爽快,也让沈知不禁有一些意外,不知道他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