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1/1)
可是沈泰也如上次一样,并没有答应他的请求,反倒是又对他进行了一番头头是道的劝说。
薛绛也知道沈泰说的有理,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且善于忍耐,也几乎是成人上人不可或缺的品质。可是对于他,别的事情都好说,甚至让他自己上刀山下火海都没有问题,但是一旦牵扯到了薛若雨这个妹妹,他就无法说服自己冷静下来克制。
见沈泰不想帮他了,他表面上将沈泰的好言好语应了下来,可暗地里却生出了自己破釜沉舟一搏,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
“殿下说的是,方才的确是臣一时冲动了。妹妹既然平安无事,臣便该放下心来专心做手上的事。”说罢,薛绛便起身很是正式地行了一礼。他紧紧抿着唇,似乎是还有什么话要说,但最后出口的,也只是“臣告退”三个有些无奈的字。
而此时,东宫里,因着方才的那一场意外,沈知和卫峰一同用过晚膳之后,这才又在丽正殿里重新面对面坐了下来,屏退了宫人,准备说些正事。
闲谈几句后,卫峰便直截了当地说出了此行的原因和目的:“知儿啊,事到如今,我也不必跟你绕弯子了。舅舅此次进京,是因为受到丞相所托,前来辅佐于你。我接到密信后,便将手上的东西交接给了司马代理,向刺史请辞快马加鞭赶过来了。”
卫峰此前在荆州任个小官,后来又被沈天和调任到松州任长史一职。长史本是个闲职,但松州刺史赏识他的才识,便放予了他一些实权,让他佐之左右,这才让他的才能不至于毫无用武之地。
沈知一听,心下顿时大喜。前段时间她在考虑太师人选时,便很是中意卫峰,只是那时因着柳书言的缘故,才未有来得及将之说出口。如今事情已过,但卫峰还能主动前来,她必定是欣喜不已的。
可是高兴归高兴,对于这件事情,沈知还是有一点不解的。
她想,从前也没见卫峰和柳修筠有什么交情,为何柳修筠会突然想起来请卫峰进京?又联想起早些时候柳书言对她说的那些话,沈知顿时觉得,此事更可能是柳书言借了柳修筠的名义,好让卫峰更名正言顺地进京来帮她的。
方才柳书言让沈知跟着她过去时,沈知本以为她会就烧厨房一时对她稍加提点。可到了无人的桥边后,柳书言竟对此事只字不提,反倒是提醒沈知近几日夜里不要在丽正殿睡下,让她先行进殿后,再避开宫人到杜沁宁那里去歇息。
沈知不解,但一问柳书言,她也只是道再过几日,沈知便自然会知晓原因了。柳书言这般回答,沈知虽然心中还有疑惑,但也只好点头应下,没有再多问了。
加上如今卫峰说的这些,沈知总隐隐觉得,过几天这东宫之中,应当会有什么大事发生,且大抵是与薛绛或是沈泰有关的。
既然从柳书言那里问不出个所以然,沈知想,不妨问问卫峰,说不定他肯说出来呢。她点了点头,拿起旁边的茶壶和茶盏替卫峰斟了一杯茶,才问道:“那舅舅此次进京,丞相可有什么特别的交代?或是说……丞相有没有告知舅舅,要在什么事情上来帮扶于孤?”
沈知问得委婉,但是她想,卫峰定是能听出她话中的弦外之音的。
可是卫峰接过茶盏,朝沈知道了谢,又饮下一口后,若有所思地应下沈知的话,但答案却并不是沈知所想要听到的。
他应道:“丞相让我暂时以省亲之名回京,在宫外客栈暂住几日,其余的事,便等之后再做打算。”也就是说,这几日之内,卫峰是不会留在这里随时给沈知出谋划策的。
“宫外?舅舅此番前来……不如往日那般住在东宫了么?”明明可以在东宫内住下,为何要白费那功夫,还去外面的客栈住呢?
闻言,卫峰将茶盏放下,摇了摇头:“就不麻烦知儿安排房间了。此次既是受丞相所托前来,我理应还是要时常去拜会他的,住在东宫,多有不便。”
虽然卫峰的理由对于沈知来说并不是那么有说服力,不过她想,既然他们会这么决定,定是有他们的道理,她也不打算打破砂锅问到底。再者,他们不愿意现在告诉她,即便是她问了,大抵也是不能得到答案的,又何必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