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1)
“好,那臣妾便先谢过殿下好意了。”说着,柳书言接过碗筷,轻捻了一筷放进口中细嚼着。
顷刻,柳书言眸中竟有些湿润,沈知一眨眼,还以为自己是看错了。
不过也只是一息的时间,柳书言片刻的异常便消失殆尽了。她好似很喜欢吃这汆秋葵,不过一会儿的功夫,盘中的秋葵便已被她一扫而空。
“味道真是极好的,看来殿下在这方面颇有天赋,以后可以多试试。”柳书言将筷子放下,半玩笑道,“不过臣妾方已用过哺食了,怕是再吃不下这糕点,便留下等晚些时候饿了再尝尝了。”
沈知才不关心柳书言什时候吃或是吃不吃,只要见她心情不错,那沈知心里便舒坦。
听闻柳书言这般说,她应道:“是小时候从母后那儿学来的。不过母后不仅教过我做些简单的菜,还教过我做风筝。要是贵妃喜欢,改日孤得空了便做个给贵妃送来。这草长莺飞的季节,也恰好是放风筝的好时候。”
“好啊,”柳书言也不推拒,很爽快地笑着应了下来,“太子多才多艺,对长辈也甚好,臣妾甚是喜欢。”
喜欢么?机会来了。
“贵妃谬赞了,”沈知也笑,随后神色一顿,便道,“不过说起这事儿来,孤倒有一事想求贵妃帮忙。”
闻言,柳书言神色微敛,抬眸直直地盯着沈知,问道:“哦?何事?”
见状,沈知以为自己这么说引起她猜忌了,本来还想着自己要不要暂时不要提起这件事情。可下一瞬,柳书言又笑了出声:“殿下不必紧张,臣妾只是一时想不到有些好奇殿下有什么事想让臣妾帮忙的,并非不乐意。皇上信任臣妾,让臣妾留于宫中辅佐殿下,若是臣妾能做到的事情,臣妾定当是会替殿下分忧的。”
虽然不知道柳书言话中几分真几分假,但听她这么说,沈知的内心还是坚定了些。
“其实也并非什么大事,只是臣想更换太子太师,来问问贵妃的意见。太师已年六旬,近日身子不怎么好,一直咳嗽,也是老毛病了,若是坚持每日于太子学讲学,必定会不利于病情的发展。所以孤想让太师回家好生休养,不必再每日外出劳累。”
听沈知说完,柳书言连反驳的话都没有,便直接问道:“那殿下想让谁来任这太子太师之位呢?”
虽然沈知一早便打算如果能成功便让卫峰进京来任,但她如果现在便说,未免目的也太明显了些。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先让贵妃选人,她再寻些合适的理由来证明那些人的不合适,最后再假装无意想起卫峰来。
这是承庆当初用过的办法,也很适宜现下。
所以柳书言一问,沈知便应道:“贵妃识人之能定远远高于孤,若是贵妃愿意,此事便交与贵妃定夺,孤相信贵妃的。”听沈知这么说,柳书言似是乐了,她微挑了挑眉,半是怀疑半是相信地问道:“殿下这般相信臣妾?”
“自是非常相信的。”沈知点了点头,满眼尽是坚定与诚恳。
沈知答应下来,柳书言便也同她一样微微颔了颔首,顺着她的话接了下去:“既然殿下非常相信臣妾,那臣妾也不好辜负了殿下。皇上与殿下都信柳家重柳家,柳家深受皇恩,更应当好好效忠朝廷,为皇上和殿下分忧。”
“现下殿下需另寻太师,如此,臣妾觉得兄长柳休筠甚是合适,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不出沈知所料,柳书言果然首先便推荐了柳修筠。一来他高居丞相之位,论学识资历,任太子太师已是绰绰有余。再者,柳书言和柳修筠虽平日里来往不算密切,但兄妹二人自小便亲近已是人尽皆知的事,柳修筠任太子太师,不管从哪方面来说都是显而易见利远远大于弊的事情,有这等好事,柳书言定是会想到他的。
而沈知对此也早早地准备好了对侧。她佯装仔细思索一番,随后便做出有些犹豫不定的样子,过了半天才应下来:“丞相学识渊博,为人品德也高尚,乃是治世之能臣。若有机会能拜于丞相门下,孤也当是一万个愿意的。只是如今父皇不在这宫中,虽名义上是孤监国,但其实朝中大大小小的事务都交予了丞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