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2/2)
朕心里头叹气,开始反思自己,以前不是真的做错了些事情。不过朕想了半天,思前想后觉得朕以前也没做什么事儿啊。
很多事情,都是他自己要那么变的。
朕放弃思考,觉得亲自剥瓜子太累,而且剥瓜子影响朕看话本子,单手嗑瓜子又不够雅观。于是让王喜福过来剥瓜子,朕半蹲在榻上矮几前头,只管看书和吃。
好不惬意。
放榜出去第二天,便是探花会,朕一大早就被王喜福喊起来,穿戴正式的朝服。
因为今天上朝的时候会有头甲进士领着其他参与殿试的人,一同进宫来拜见皇帝,朕这个NPC要很早就戳在勤政殿。
而且不能像平常一样随意!
毕竟是春闱进士头次上朝,所有人都会非常正式地出现在今天早朝。
就算朕是皇帝,也是一样的。
从进入勤政殿,所有朝臣们今天都很严肃,就连王喜福喊他们跪拜,都仿佛比平日里整齐划一了些。
朕把人喊起来之后,王喜福一甩手里的浮尘,高冷宣唱:“宣新科进士进殿面君。”
随即站在勤政殿门口的王富贵传唱:“宣新科进士进殿面君。”
太监的嗓音还是那么有穿透力,一层层地声音自勤政殿传到外头中门,得到指令以后新科状元、榜眼、探花三人从中门进宫,而其他人从偏门进宫。
皇宫的中门,一向只有皇帝陛下才能走,其他不管什么人,就算是太后娘娘也是没走过中门的。但是科举头甲三人不同,在今天他们仨能从中门进宫,也能从中门出宫。
这是一种皇帝彰显恩宠的表现。
不过在朕看来,这就是巩固皇权统治的心理暗示。要是没有等级制度,中门和偏门有什么不一样吗?不都是进宫的路线。
而且中门、偏门是并行的,也就是说直线距离是一样的。
可在这个封建社会,将中门规定成皇帝才能走,目的就是为了暗示皇帝的与众不同,受命于天!等规矩深入人心,中门就成了高贵的象征。皇帝们再把走中门,做为赏赐、恩宠再给一些有特殊功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