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1/1)
陈纲满脸蛋疼一脸难尽地看着他爹,又再看看那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小女娃,半晌,扭头,朝南疆王抱拳,脸都快埋到拳头下去了,“叫王上和曦公见笑了。”黑如锅底的肤色红得透出了紫。
老陈武侯都逃过来了,又跟裴曦有渊源,羽青鸾总得看着点人情,她先下令召集军中将领议事,又对陈纲说:“拿下郁城后,由你镇守。”
陈纲闻言感激地用力抱拳,大声应道:“末将遵命!”
羽青鸾对陈纲说:“先去安置你父亲,一个时辰后过来议事。”
陈纲抱拳领命,一手抱起他侄女,一手扶着老父亲出了王帐。
裴曦对羽青鸾说:“我去去就回。”
陈纲在军中效命,出征在外,自己都住在军账中,在巨木城人生地不熟,要安置陈武侯只能是临时找客栈、租宅子。裴曦在巨木城的产业是在当初他平叛怀城时就置下的,又留裴六在这里经营多年,家底很是厚实。老陈武侯跟他家打了二十多年交道,总是有些情分。
他给了老陈武侯一座宅子,也留下话,让老陈武侯要是有想照应的旧部或故交,也能接应一二。
两军交战,羽青鸾要怎么打,那都是她说了算,但让老陈武侯多保几个至亲好友,对裴曦来说也就是松个口的事。
玄甲军众将领去到王帐,得知郁城的陈武侯纬要开打,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有点难以置信:有这种天降馅饼的好事?
老陈武侯守在陈武侯府,他儿子拿定主意的时候,他就收到了消息,不过脚程略慢,比探子只快了一点点。
玄甲军们议事的时候,各路探子的消息也传回来了。
十五个年轻武侯联合出兵,再逼得其他不想动的武侯们各出五千人,组成了十七万大军,正在赶赴郁城。郁城是陈武侯的封地,战奴加披甲人共有两万多人。太城和啸城是小封地,夹在郁闷和怀城中间,地小不说,得顾两座城,需要分兵,于是让陈纬直接给放弃了。
太城和啸城的两个小武侯被放弃了不算完,陈纬还要他们出五千兵。
他们收到陈纬的信以后,转头便派人给南疆王去信,愿打开城门投降南疆。南疆兵势极盛,所到之处,不战而降的比比皆是,旁的不说,跟前的虔公府就是现成的例子。
羽青鸾给太城和啸城回信,接受他们的投降,并限期让他们清点军队迁出城,等待玄甲军进城接手城池。
她打算带着玄甲军从巨木城出发,先到怀城,之后再分兵两路,同时拿下啸城和太城,之后才合兵奔赴郁城,囤兵郁城外,大举进攻。
羽青鸾亲征,自然是要随大军同行的。
裴曦以前平过怀公府叛乱,又让裴六在这里经营多年,对这一带的情况颇为熟悉。
他对于啸城和太城投降的事,总觉得哪里有点怪怪的。
想当初老陈武侯带着众武侯们卡住啸城和太城,硬是挡住了怀公府的攻势,还直接威胁到怀公府的老巢怀城,牵制住他们不少兵力。
按照上次的打法,卡住这两座城便封住了怀公府南下的路,他们想绕路就只能从依山城、烟水城绕大山过去。上次那条路上有严世侯带着亲随军平叛,打得那叫一个惨烈。绕一个大弯过去,途经三十多个封地,以前大凤朝天下太平时都耗时耗力,现在诸侯割据,根本不通。
陈纬不守啸城和太城是什么道理?他把战场摆在自家封地上,即使守住城,也会受到战火波及,农耕和经商都会受到影响。不过,十七万大军不分兵,聚兵一处,确实有优势。
不懂就问,裴曦跑去找老陈武侯。论起对这几座城的了解,再没谁比得过老陈武侯。
老陈武侯告诉裴曦,太城、啸城地小、路窄,摆不开大军。当初对抗怀公府,怀公府人多势众,武侯联盟人少守太城和啸城占据优势。南疆的箭雨闻名天下,这种狭窄地形,大军都挤到一起容易成为箭靶。如今武侯联盟聚兵十七万之众,数量是南疆的三倍,而郁城地势宽阔、城墙长,能够最大限度地拉开战线,这样不仅能够发挥人数优势,也能减少箭雨造成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