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1/1)
她在信里写了些见闻。京城地界外的雪景,路遇的公侯进京的队伍,这些都是她以前都不曾见过的。
腊月天赶路,冰雪路面本就难走,再加上不时地要跟公侯们错路,裴曦又考虑到大家的身体健康状况,经常停下来休息,因此队伍走得极慢。
公侯们进京,遇到青鸾长公主就封的队伍,先被那万人护送的大场面震撼,再为他们在腊月时节就封感到震惊,同时觉察到京城的局势怕是已经很不好了,竟然让天子最珍视的女儿无法留到开春再走。
就封不是行军打仗,裴三郎走得慢慢悠悠的半点不着急,反正只要出了京就好。
他遇到雪景好的地方便扎营多休息一两天,遇到有城的地方就买粮买肉买炭炖煮肉食给大家补充些体力。
千里跋涉,孙大才养出了一身肥膘。从亲随军到战奴,再到后面跟着的豪商都胖了一圈。
裴三郎半点不愁沿途补给。他在京城的产业撤了,各地的产业都在。从出京后往南疆去的那条路,各封地都设有米粮铺,也有合作的大豪商,边走边采买物资都行的。
队伍越往南,天气越暖和。
不仅是因为南边比北边暖和,更是因为他们从腊月走到了春天。
三月份时,枝头抽嫩绿,山里的野花都开了,果树也都开了花,满山的姹紫嫣红,格外漂亮。
羽青鸾在京城的时候,只在每年腊月底去祖庙时离开城,见到的都是冰雪覆盖的世界,从来没有见过城外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她坐在鸾架里,看着山涧飞瀑,看着繁花遍野,看着蜜蜂成群,看着蝴蝶飞舞,移不开眼。
远处的山崖上,还有鹰巢,雄鹰在空中盘旋。
林间,有成群的野猴跳跃飞蹿而过。
树枝间,随处可见蛇虫或各种鸟兽的踪迹。
有时扎营早,不到傍晚时便扎营了,孙大才还带着她和裴曦去到附近的林子里打猎。
天子隔三岔五地收到他们的信,从最初的心如刀割到后来的:“……”
他们就封路上,已经走了五个月,才走出两千多里,还差一千多里才到边林。他们在午后刚过就扎营,跑去打猎,还摘到了蜂窝,羽青鸾的额头上被蜜蜂蜇了个大包。
有女婿在,他为什么要担心青鸾在封地过不好?羽青鸾和裴曦离开京城的两天后的大朝会上,天子正式提出废除太子。
太子系的人为太子喊冤。这事没有经过审理,他们要求严查当时在场的女官和宫女,以查清皇后是不是真的是被太子气死的。满朝皆知,青鸾长公主与太子不合,皇后归天当日,朝堂上又出了曦公交出神炭司司掌大印之事,其中必有隐情。
维护嫡系礼法中的一些人则讲天子只有一个嫡子,太子是皇后亲子,绝对没有谋害皇后的理由。皇后归天,必有其它原由,提出严审医匠以及负责皇后膳食的人。
两伙人,默契地一致请求召回青鸾长公主,严查皇后死因。
皇后病倒那天当职的女官、宫女、亲随军们都不见了。太子气死皇后,肯定是说了不该说的话,而这些话很可能涉及到天家隐秘。那么,这事就不能审,既然不能审,就不能给太子定罪,那么天子就没理由废太子。
天子看向太礼,问:“太礼,你以为呢?”
太礼出列,说:“大凤朝传国祚九百余年,从未有过废太子。”
他说的模棱两可,端看双方怎么理解。大凤朝从来没有废过太子,那是因为要被废的太子都是直接死了,自刎、病逝、意外身故等。也可以理解为,他不支持废太子。
天子又问:“召回青鸾长公主之事,你如何看?”
太礼说道:“回禀陛下,皇后是在天凰宫里出的事,事发之时,皇后正在召见太子,而青鸾长公主已经出宫回府,她并不在场。若是凭空臆测便将已经就封的青鸾长公主召回,这是拿礼法、拿太礼府当儿戏。”
望公站出来,说:“皇后近日未召医匠、未服汤药,陛下与娘娘同饮同食,审医匠和负责膳食之人,纯属攀扯陷害。太内司执掌天凰宫饮食,二十年未曾出过差错,还请诸位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