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1/1)
两个奴隶和周围的人被裴三郎连说带比划弄得有点懂又不太懂,于是裴三郎拿起两块木板和一块糕点夹在里面,用力打木板把糕点挤出来,说:“就是这样。”
他们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这打铁的用意。
裴三郎又取出块绢布交给两个铁匠。
绢布上画有图锻剑图,包括怎么锻打,打出来的剑是什么形状,装上剑柄、护锷之后又是什么样子。打铁是个重体力活,需要使力,但不能盲目地使力,他又教他们怎么敲,其余也简单,用力均匀就行。
奴隶趴在地上听得格外认真,听不懂的也牢牢记住,慢慢琢磨。
这几日他们跟那些战奴、匠奴们一同吃饭,跟做苦奴的日子早已不同,往日一起干活的苦奴们见到他们的眼神是羡慕和畏惧的。他们见过石匠、木匠,那些原本也都是苦奴,活干得好,都被公子赐了名字、让他们只做工匠的活法,吃得好、穿得好,经常还有赏钱,是铜钱,吹起来会有响的铜钱。公子说,他们干的这活,叫打铁,是铁匠活。他们不想回去当苦奴,也想学成石匠、木匠那样的。
……
裴三郎见过铁匠就又去见木匠,给他爹造轮椅、拐杖和手杖。
侯爵用的嘛,那自然得造型精美配得上身份,因此还需要给拐杖、手杖和轮椅都做造型,简单点说,就是不仅要造得实用,还需要在上面雕精美的图。图不需要费劲琢磨,按照他爹的品级找图雕上去就好。
别的木匠活都暂停了,让他们先替他爹造手杖、拐杖和轮椅。
镇武侯那么勇武的人,这突然伤了腿没办法走动了,还不知道得难受成什么样。早点给他造好,来了就能用。伤筋动骨一百天,镇武侯那腿估计还不能太走动,于是先坐轮椅吧,偶尔用拐杖撑着走几步,等伤口全长好了,再把轮椅收起来。
裴三郎把眼下要忙的事一项项安排下去,便带着人出城看地去了。初冬时节,天气已经很冷了,零度左右。
沁凉的冷空气吸进肺里,倒是有些让人神清气爽的感觉,至少这里的空气指数是真的好。
圣京很大,虽然人口没有上辈子的一线城市那么多,但地方是真有那么大。城里不必说,城外也是到处都是庄园人家,地里还有人干活。
秋收后,秸秆烧了一些用来肥田,还留了些晒干,留到初冬时用来修葺奴隶住的土屋为过冬做准备,再就是还得做为生火的柴火准备些。
出城的道路上,从各地赶来的商队络绎不绝。
侯府的牌子加上天子亲随军开道,走到哪,沿途的人跪到哪,路上的商队和官员的车队纷纷让路,裴三郎一行可以说是畅行无阻。
不少豪商等裴三郎的队伍过去后,都在打听那是什么人。马车很简朴,车箱还没豪商的牛车、驴车气派,但能用马拉车,那至少也是侯府家的嫡子嫡女出行。能有亲随军护卫、百夫长随侍的,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大贵族。
裴三郎坐在马车里,外面跟着的是护卫长南戟和亲随军百夫长井康。围在马车外的是他的战奴,队伍前面各有五十名亲随军压阵。
一百三十人的队伍,每人身后背着一个背包,背包上还卷了条被子。
这个世界交通缓慢,出城不可能当天回来,两三天都不可能看完地,绝对是要宿在城外的,于是裴三郎从纺织作坊里调了批用来装备战奴的行军用品发给了他们。
其实就是背包、军用背心、一条L型户外睡袋。
背包是加厚的粗麻布制成的,他做不出上辈子户外包用的卡在腰上分担负重的支撑架,只能在背包上多加条腰带,起到点缓解作用。好在包里装的东西也不多,就是一些干粮食物和让医匠准备的急救伤药、绷带。
军用背心就是两根背带挂一条牛皮皮带上,皮带上再挂一圈小包。五个包,都只有巴掌大,每个包上有个盖子可以用纽扣扣上,防止里面的东西掉落,用来给战奴装点方便取拿的随身物品,以及挂竹筒制成的水瓶、骨头磨成的匕首和箭囊。骨制的箭头、匕首等武器给战奴使用并不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