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1/1)
鲁二郎和义公府的姜二郎收到消息第一时间就往裴三郎那里赶,结果扑了个空,只得到门仆留的一句话:“三公子留话,请稍安勿燥,在钱庄等着,此事早有预料,也早有准备。”
鲁二郎和义公府的姜二郎索性坐到了一辆马车上去钱庄,百思不得其解。
谁能一下子借出那么多金子给他。
这差的不是一万五千两,因为库里还需要留金子周转,没有两万两金子是不行的。诸侯豪商们都回去了,接下来的这一整年可能每天也就是几十百来两金子的收入,在拉不来新的储蓄的情况下,这笔金子至少要等到明年才能还得上。
太内司掌管着皇宫太内、养着天子的十万披甲人,那开销是天下独一份的大。过手金子最多的人,估计除了太礼府就只能算是太内司的望公了。
裴三郎虽然来京只有一个多月,但跟太内司的望公那都是属于老交道了,他坐着马车直奔皇宫大门外,塞了两块金叶子在守门的披甲人头头手里,托他帮忙传个话,他有要紧事求见望公。
镇武侯府的铜钱精,声名远播,托他的福,十万披甲人的伙食都有很好的改善。
披甲人头头很是痛快地派人帮他传了消息,还跟裴三郎寒暄上了,顺口问了句裴三郎有没有什么赚钱的营生。
裴三郎说:“可以开面食铺,卖包子馒头面点,开在你们披甲人的营房附近,晚上大伙儿肚子饿就有加餐的地方了。要不然多凿几个石磨、买几头驴安派两个仆人到住户多的地方开一家小磨坊,专程替人磨各种面粉。那些凿不起石磨的人家,要吃粉就得拿绢布铜钱找你们家磨面。京城那么大那么多人,可以开好多磨坊。”
披甲人头头冲着铜钱精的外号随口一问,没想到竟然裴三郎真给他说起赚钱营生,很是意外。
裴三郎眨眨眼,很是肯定地点头:“可以试试。”学校除了食堂都还有小卖部,那都是关系户才能开的。披甲人头头,这相当于给天子守大门的禁军统领,这关系绝对够开小卖部了。
这太内司办公点到宫门口还有一段路,于是裴三郎就把上辈子的小卖部安利给了披甲人头头。
披甲人头头琢磨半天,觉得好像可以。
这正聊着,望公出来了,问裴三郎:“何事?”
裴三郎没想到望公能亲自出来,很是意外又惊喜。
事情紧急,他赶紧把望公请到他的马车上,取出来两样东西。一样,汇通钱庄上个月的盈利报表,第二样,股权抵押书。
他想找望公拆借三万两金子,利息按照贷款年利率百分之六算,每个月支付,至于本金,两年内还清,如果还不清,汇通钱庄三成股归望公。
钱庄上个月的纯利是六千多两金子。这还是没算典当的利润,因为那些是典押出去的还没收回来,还没产生利润。
望公问:“我若是不借给你呢?”
裴三郎说:“两年至少是三千六百两金子的纯利。”
望公说:“我等你的钱庄倒了,自己用这钱开钱庄,多划算。”
裴三郎正色说道:“今天汇通钱庄这事称作挤兑,就是别人算好钱庄有多少钱再出的手,这跟库里准备的金子多少无关,而在于事出突然时能否紧急凑够这么多钱。这种事,今天汇通钱庄能遇到,以后的任何钱庄都有可能遇到。我没爵没官自然也没有什么脸面,求到您头上,是给我长脸。您身份尊贵,哪能为钱庄的这种跌身份的买卖奔波。”他可怜兮兮地朝望公拱手,又把盈利报表和股权抵押书再往望公的前面送了送,满脸诚切地说:“两年之后,汇通钱庄的三成股绝对不只三万金。”
望公自然是信的。铜钱精的外号不是白叫的。
从石磨到面点都是能生铜钱的东西,镇武侯府的父子俩压根儿没看上,直接拿出来送了人情。
望公说:“若是你这钱庄倒了怎么办?”
裴三郎指着借贷人,说:“这里,借贷人是我镇武侯府嫡三子裴曦,不是钱庄,我抵给您的是我在钱庄的股。即使钱庄倒了,我还有三座作坊,您依然能找到我还这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