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1/1)
不仅是为了长安乡主的前程,更是为了让她的父皇和前线的符家男子安心。
“如果静亭是儿子就好了。”接连被两个儿子伤透了心的今上,忍不住一一比较起他膝下的皇子公主,最后不得不承认他的大女儿是最合心意的。
“若是静亭公主是男子,只怕陛下又会抱怨自己少了个贴心的女儿。”求生欲极强的杨培安努力缓解御书房里的尴尬气氛道:“奴才瞧着,陛下怕是想急了静亭公主,才会发出如此感慨。待今年年底,公主携驸马还有符家的小公子回京后,陛下和娘娘便能高兴了。”
“静亭一回来,隐州的静安和江南的珲儿便也要回来。皇后的这几个孩子里,静亭最得朕心,太子最受期待,静安最伶俐,珲儿最解善解人意。至于静悦,她是朕和皇后的老来女,朕也不指望她能做什么,只求她能平平安安地长大。”今上一一评价着几个孩子,最后将心思落到最小的儿子身上:“杨培安,你觉得珲儿如何?”
四皇子是今上上辈子选的继承人,但他的理想并不是继承皇位,而是想当个游山玩水的闲散亲王。
即便今上这辈子有些忽略了四皇子,但这并不代表他一点儿都不了解这个儿子。
杨培安不明白今上为何会突然提到四皇子,毕竟相较于前三位皇子,这个成年后就去江南的嫡幼子在宫里的存在感很低,甚至让人都忘了皇后还有个儿子:“四皇子殿下是个性情温和的主子,奴才虽不与四皇子深、交,但也知道四皇子脾气极好,从不轻易责备宫人。”
“他和静安的性子都随了仁宗,温和又容易心软,这也是朕为何不敢委他以重任。”今上叹了口气道:“若论名正言顺,珲儿才是真正的嫡子,只是现在……”
今上没有继续说下去,但一旁伺候的杨培安已是心惊胆战至极。
陛下这话的意思实在是太过明显,说四皇子才是真正的嫡子,那便是否定了太子合法性。
毕竟太子之所以是太子,嫡长子的身份功不可没。
可如今太子并无多大大错,若是随意废立,只怕会惹得朝内动荡,国本不稳。
一想到这儿,杨培安便无法维持小心翼翼的姿态,上前鞠了个深躬道:“老奴斗胆请陛下三思。”
“朕只是与你随口一说,并无多大深意。”今上当然知道杨培安在担心什么,并且很明白废太子的后果。
然而接连被两个儿子背叛的苦楚,令皇帝需要找一个发泄口。
尤其是在将这辈子的太子与前世的四皇子对比后,今上忍不住产生疑惑。
或许是因为前世的遗憾,使得今上过于美化了本该早夭的太子在他心中的形象。
对于太子,今上自认为问心无愧。
相比自幼丧母的今上和前世的四皇子,太子这一路走得过于顺畅。
于内,林密妍宠擅专房,稳坐中宫。
于外,林如海位极人臣,步步高升。
再加上今上的两个庶子都不如当年的康郡王能打,静亭静悦也没拖过后退。
可以说太子自回京起就握了一手顺风牌,只可惜今上的王炸还没下来,他便急不可耐地露了底牌,以至于让今上产生戒备。
他尚未退位,太子便敢搞些上不得台面的小动作,若是哪天,他和林密妍都老得不能动了,太子又会做出什么举动?
区区三百万两的白银,哪里比得上让那些官员们引以为戒,缩回爪子老实办事的收益?
如果……
就在今上越想越纠结之际,御书房的大门被轻轻敲响,一位寿康宫的老奴才慌张来报道:“陛下,我家主子怕是不行了,还请陛下和皇后娘娘过去看一眼。我家主子怕是有话要与您二位说。”
来者是贴身伺候陈太妃的桂嬷嬷,因为是仁宗时期的女官,再加上抚养过静安公主的缘故,所以在宫中一直都很得脸,即便是杨培安和李福也要给其三分颜面。
今年入春后,陈太妃的身子便有些不大好,总是病病殃殃的没什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