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1/1)
太子与今上素来宠爱静悦公主,更不会像太子妃一样做事碍手碍脚,狠不下手去处置东宫的姬妾。横竖吴孺人都不是太子妃或姜良娣那样,是太子为了政治需求娶进门的,所以不能轻易动得。
就好比今上之前会放过季良媛,一是为了季家,二是因为季良媛的所做作为都是小打小闹,所以他犯不着计较。
可是吴孺人……
待林密妍和杨培安抵达时,吴孺人真的有种想昏过去的冲动。
因为太子和今上正在御书房内,同静安公主的小叔子讨论墨家复起之事,所以不能亲自来给静悦公主她们做主,于是让杨培安带来了口谕。
“奴才前来转告陛下和太子殿下的口谕。无论谁对谁错,在场的奴婢全部杖毙。”负责传话的杨培安瞧一眼脸色煞白的吴孺人,以及照顾庆云县主的奴婢们,露出一个标准又冷冰冰的笑容:“孺人娘娘,陛下和太子殿下还让奴才告诉您一句话。”
“臣妾未能教好女儿,还请陛下、太子殿下训诫。”吴孺人娇娇柔柔地一福身,那副委屈的模样真是让林密妍有种莫名其妙的熟悉感,以及厌恶感。
好像她刚当皇后那会儿,刚进宫的萧凝嫣也是这副姿态。
只是现在,宫里怕是没几个人会记得曾经的萧家贵女。
毕竟自萧家老太公去世后,于今上登基后不久就丁忧的萧家人错失了很多机会,所以这些年过得是一日不如一日。
再加上沈家老太公也于顺昌九年过世,继承了爵位的沈家国公爷没了老父亲撑腰,少不得要仰仗继母和沈家三老爷,因此萧沈氏这些年也是过得十分不易。
以至于林密妍都有些惭愧地放了萧凝嫣一马。
其实只要萧凝嫣和李昭仪不惹事,林密妍不介意与其相安无事。
只是总有些人死性不改地喜欢在别人的雷区里蹦跶。
曾经的萧凝嫣如此。
现在的吴孺人怕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毕竟萧凝嫣可没子嗣,而吴孺人握着一子一女,颇有些跟太子妃打擂台的架势。
“陛下说了,庆云县主一三岁孩子能懂什么,之所以会以下犯上,不过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罢了。”杨培安甩了下佛尘,说了句差点令吴孺人昏死的话:“既然吴孺人娘娘不清楚恭贵嫔娘娘的前车之鉴,那么东宫的嫔妃有的是,且不说宫务繁忙太子妃娘娘,就是姜良娣娘娘和贾孺人娘娘,那也都是大家出来的,规矩肯定比吴孺人娘娘要好了不少。如果吴孺人娘娘是真的年轻不懂事,那就找懂事的妃嫔去来抚养庆云县主和水庆安小皇孙。总不能让好好的皇家子弟,全都学了坏模样。”
吴孺人在戚淑妃面前说的话还不超过十分钟,杨培安便得了消息。
可见今上对后宫的掌控力是何等惊人,也无怪乎李昭仪和萧昭仪,这些年都老实得不成样子。
是真的怕了的吴孺人想赶紧磕头认罪,结果还没跪下就被杨培安扶住了胳膊,又被后者一记狠击道:“太子殿下说了,东宫的嫔妃多您一个不多,少您一个不少,您未教好孩子,还冲撞了公主殿下,是以无法在孺人的位子上担着,所以斗胆请皇后娘娘贬了您的位,让您好好静心思过一番。”
作者有话要说:下章就是林密妍骂太子了。
太子属于三不管事,一概都由太子妃做主的人。
至于太子妃,她也看不透太子的想法,再加上吴孺人比太子妃更早伺候太子,所以会畏手畏脚些。
PS:有其他文要赶,所以会慢了些,但相信作者是很勤奋的,就是老毛病(到处挖坑)偶尔会犯。
吴孺人的封号好怪,吴孺人——侮辱人。
在后宫里,家世真的是保命的万金油,有时候甚至比儿女还可靠。
林密妍或许对贾元春不冷不热,但陛下(他又不可能看过红楼)对贾元春印象不错,毕竟除了二房干的事和贾母时不时抽风,贾元春入宫后基本没犯错,一直都苟得很好,所以暂时给人一个很守规矩的印象。
只希望她以后不崩吧!正因为皇后是六宫之主,所以但凡是看重嫡妻的皇帝,都不会在中宫已立的情况下,越过皇后去处置后宫的嫔妃。即便是遇上国之庆事而大封六宫,即便是皇帝特别看重,或是特别讨厌某位嫔妃,也都会事先跟皇后商量,再由皇后出面封赏或是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