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1/1)
军师看过那种子,而后道:“就是这个。听说是从番邦来的,象州弄回种子,只一季就收了不少。后又被行商带去渭南,如今齐国境内多地都种上这番薯。据说番薯不挑土地,成活容易,收成又高。”
布泰叹道:“若我北狄也能耕种,牧民们便不会挨饿了。去岁冬索朗汗同北关城交战,损了几万大军,古扬至今昏迷不醒。他手底下的人还叫嚷着要征伐北关城替古扬报仇。他们打便打了,可兵力不足,却强硬的要咱们部落出兵。咱们已经被他们赶到草原深处了,若再送儿郎们去战场,岂不是要部落绝户!”
卫昭说北狄人并不是都希望战争发生的,布泰就是其中之一。他的部落弱小,但布泰是个心善的部落主。他心疼部落子民,但奈何没有实力同索朗抗衡。
草原最北边聚居了几个小部落,都是被索朗驱赶过来的。几个小部落抱成一团,以布泰为首。而布泰最信任军师,便想叫军师给他拿个主意。
军师便道:“卫家军虽占了野狼沟,但那位老侯爷卫儒战死,卫家军损失惨重。只是才翻过年,卫家军那位小将军没有死守城池,反而开放兰城大集。依我看,那位小将军有罢兵之意。”
布泰忍不住坐直了身子:“北狄同他有国仇家恨,他当真愿意罢兵?”
军师曾到中原游历过,倒也听说过一些盛京城的见闻,便道:“这位小将军是卫家三公子,听说此人机敏非常,擅断奇案。虽未掌过兵,但短短月余便能平定整个北燕,足见其胸有丘壑。这样的人常出其不意,克敌制胜。我想他开放兰城的用意,是想借此机会收买草原上那些不想打仗或者没有能力打仗的部落。”
军师眸中迸发出一抹精光,他道:“也许,这也是主人您的机会。”
布泰‘哦’了一声:“还请军师细细说来。”
军师道:“草原人逐草而居,可原属于我们的大片肥美草原都被索朗他们抢去了。我们只能在贫瘠的草地上放牧,牛羊都险些养不活。索朗好战,为人霸道,他打过北关城说是为了扩大疆土,实际上只是为了满足他的野心。最终得利的也只是他和他的嫡系,我们这些人不过是马前卒,死活他都不在意。”
“但我们要活着,要好好的活着。像从前一样可以在草原上恣意的放牧,那就只有推翻索朗的统治。否则等待我们的,要么被驱赶往更北的地方饿死。要么被索朗征兵到前线战死。左右都是一死,何不拼上一把。”
布泰犹豫道:“可我们几个部落加起来也不敌索朗手下一支军队,更何况他还有许多簇拥者。”
“所以这才是北关城那位小将军的意图。他看出了我们的困境,故意设下此局诱我们上钩。只要我们同他合作,引发草原内斗,牵制索朗兵力,索朗自然没有空闲去打北关城了。”
“内斗……”布泰一时有些犹豫。
其实草原上内斗很厉害,部落间常常因为抢夺草场而打的你死我活。因此对于军师提出的建议布泰并不十分排斥。他只是柔弱惯了,一时强硬不起来。
军师就道:“想想部落里的子民吧。”
布泰咬咬牙:“军师能笃定那位小将军果真是这个意思?”
军师笑道:“就算不是,我们也可以同他谈判。那位虽占了北燕,但他本是齐国人,他在齐国的处境可算不上太好。他不想打仗,正好我们也不想打仗,双方坐下来好好谈谈,有什么谈不拢的呢。”
布泰握着军师的手,道:“军师机智,此事要托军师费心了。”
军师拱手道:“都是为了部落,主人折煞我了。”
次日,卫昭便收到了一封来自草原的信。他歪倒在榻上,用修长的手指掸了掸粗糙的信纸,笑道:“鱼儿上钩了。”
他冲外喊了声‘卫放’,一个瘦高汉子应声进来,道:“少爷,有事吩咐?”
卫昭用下巴点了点书案,道:“给布泰回信,就说明日午时,兰城酒楼见。”
卫放写好信才要出去,便听外头闹哄哄的。
卫昭眉头一蹙:“去看看怎么回事儿。”
卫放将信收起来,撩开帐子大踏步出去,问明缘由后返回帐中,道:“是韩大人,他到高兰山练兵,抓了几个野人回来。”
“野人?”卫昭被勾起几分兴趣,踱步到帐外看了看。
韩文辉醒来后便被编入卫家军,因其擅长追踪,便成了斥候队队长。今日到高兰山正是去训练斥候队的。
他见卫昭出来,便指着那几个脏兮兮看不出人样的野人道:“都是从高兰山逮的,听口音是北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