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1/1)
周大爷脸色煞白。听卫昭说,他的女儿就曾被关在那间密室里。再看向陆瞻时,双眸如淬了毒一般。
本想替陆瞻申辩几句好卖陆相爷一个好儿的官员们全都沉默了。
后来被带上公堂的孟管事补充了回春堂和望月楼的关系,望月楼里被发现的尸首,有能辨认出容貌来的,孟管事都能一一认出。
陆瞻非常乖觉的认了罪,案子顺利的令人瞠目结舌。
但公堂上气氛凝滞,谁也开心不起来。
陆鼎得知公堂细节,当日退堂后便跪了宫门,直言其兄罪孽深重,死罪难逃。同时陆鼎自觉治家不严,难以堪当重任,遂辞去丞相之职。又在护国寺设祭坛,代兄祝祷,以安死者之心。
而关于紧邻望月楼的绸缎庄曾是北燕赔给卫三公子这件事,朝臣们似乎都有志一同的忘记了。蔡俨作为主审,他有意避开这一细节自是领了皇命。皇上要保陆相爷,谁敢这时候触霉头。只是在心里对光风霁月的陆相爷都有了各自的计较。
贵族世家虽不甘心就这样放手,但也深知此时不是相斗的时候。
那些曾收到过陆瞻送来的美人的官员们,回家第一件事便是彻查府邸。一时间齐国官员们的后院鸡飞狗跳,竟无形当中拔出了许多来自不同势力的钉子。就连皇宫里的李淮都清查出许多探子。
他脸色阴沉,挥手打碎了案上的汝窑花瓶。
一想到自己每天吃了什么,歇在哪位宫妃的寝殿里,召见了哪位大臣密谈,一举一动都被人紧紧盯着,就像脱了衣服被那些人欣赏一样。他怒气更盛。原来他自以为安全的皇宫竟像个筛子一样,什么秘密都瞒不住。
这次从上到下的大肃清让盛京城上至官场下至黎民都沉寂了下来。往日热热闹闹的盛京城大街似乎一下子就少了许多人。
谢宏沉着脸坐在书房里,长子谢韬垂手立在身边。
“宫里的探子损失太多,最近不要与宫中联系。”
谢韬道:“眼下正是夺储的关键时刻,皇上眼看着就要妥协了,这时收手岂非前功尽弃。”
谢宏掀了掀眼皮:“损失人手的可不只我们谢家一个。镇国侯一直不同意此时立储,我们随他的意思上折子将此事压下。来日方长,便是忍下一时,也不能叫皇上立大皇子为储。想来萧赵两家也是这个意思。”
果然,翌日上朝时大半朝臣都谏议暂不立储,一致对外。因为北燕使臣遭劫,完颜祯被杀,完颜鸿失踪一事,边关已经经历几场遭遇战。虽未酿成大战,但边关战火已浓。
李淮松了口气的同时又不免暗恨,他讨厌这种被人牵制的感觉。但又不得不打起精神商议北燕战事。
原本因立储之事四分五裂的朝堂派系此时又因战事而分成三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一派墙头草。朝臣们又陷入新一轮的唇枪舌战之中。
第91章
陆瞻被判斩首,家产充公,凡参与其中者依罪名大小或死罪或流放,祸不及家眷。
就在众人以为此案落听时,陆家大公子陆承骞的小厮司净到衙门自首,称月前在小西山杀死陆家护院的人并非卫世子。
至于具体是何人,司净称那些人假扮卫世子的兵,意图陷害。他深知卫世子光明磊落,不忍卫世子平白遭人陷害,便私下去小西山寻找证据。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场大雨过后,一块令牌被雨水冲刷出来。
有人认出那是南梁秘密组织的梅花令。
再联想陆瞻案牵扯出那么多细作来,众人恍然,这是卫世子遭了算计了。由此一来,被陆瞻案吸引目光的众人忽然想到卫世子似乎还陷在樊楼案里。
正当众人兴致浓厚的等待卫三公子再次力挽狂澜替卫世子洗刷冤屈时,周大爷到刑部撤了诉。说卫世子是冤枉的,杀害周三小姐的凶手已经找到,但为周三小姐清白着想,此案不上堂审理。相关证据会在整理后递交刑部归档。
有心人士想想周家和卫家的关系,以为两家私下谈妥了条件,打算私了此事。不然凭卫三公子护短的性子,无论如何都会光明正大的替大哥伸冤。岂会这么不明不白的令人揣测。
众人有心打听,于是发动各府官眷力量将与周家有关的亲戚门客甚至下人都打听了个遍。但周大爷下了死命令,并没有什么有用的消息放出来,这叫爱好八卦的盛京人士抓心挠肝。在周大爷下狠手将周家一支旁支逐出族后,这种热度方才潮水般褪去。
周大爷冷笑:“想看我周家的笑话,也得付得起代价。”
卫昭和长孙恪就是在周家极度压抑的氛围下被请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