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1/1)
他啃完瓜,一抹嘴巴,笑嘻嘻道:“少爷,韩老板给的酬金到账了。”
卫昭知道他财迷,索性挥挥手:“这钱你自己留着吧。”
霍宝儿眼睛亮闪闪的,趁热打铁说道:“宝儿还想扩大生意。”
卫昭终于舍得将埋进红彤彤瓜瓤里的脑袋抬起来了。
“扩大生意?”
霍宝儿狂点头,掰着手指头道:“盛京城繁华,今年皇上改革科举,各地学子齐聚盛京,加上太学扩招,如今盛京城可以说是遍地读书人,文风鼎盛。没考中的有部分已返乡,但绝大多数仍滞留京城,与各地学子交流学问,拜访京中大儒,期望有机会进入太学读书。”
“少爷这几日没到书馆去,但宝儿可天天都盯着呢。如今盛京城里除了世家子弟,更多的是寒门庶族。咱们家书馆一开张,虽有珍贵孤本吸引不少学子,但去书馆的更多都是寒门学子。”
霍宝儿挠挠头,道:“先前为防止有人盗书,咱们设定的押金价格相当于两本书籍的价钱。但即便如此,许多寒门学子仍捉襟见肘。他们大部分连三楼的茶钱都付不起,所以每日都只能蹲在书架旁背书,一背就是一整日。可书馆地方就那么大,全被那些学子给占了,倒惹得那些借书的人有诸多不满。”
“正巧咱们隔壁书肆老板要返乡,打算将铺子卖了。宝儿就想买下那间书肆,扩大店面。隔壁书肆也是三层,格局与咱们书馆差不多。宝儿打算将隔壁书肆改成阅书楼,凡进入阅书楼者皆可免费读书,但需将所阅读书籍抄写成册,交给咱们书馆售卖。这样既可叫寒门学子有书读,也能替书馆创收。”
霍宝儿说的虽零散,但也很有条理。卫昭不禁侧目。他感觉自己好像打通了霍宝儿的任督二脉。
霍宝儿有些心虚的看着卫昭,他是想替寒门学子做些什么的。那时候虽然年幼,但他还有些印象,姐姐的未婚夫婿便是个读书人。但因家贫买不起什么书,到书肆去看书时又常遭老板驱赶。
这几日到自家书馆看书的读书人往往小心翼翼,生怕店老板也像寻常书肆老板一样会驱赶他们。看书的同时又提着一颗心,效率可想而知。
他本也没想到这个办法,还是有人提点了一句,结合自己开书馆的经验才想了这么个主意。只是隔壁书老板是打算将铺子连同里面的书一并卖了的,这可得不少银子呢。
书籍珍贵,寻常人家往往买不起。书籍中记载的文献、技术则是贫寒之家可望而不及的瑰宝。书籍贵,纸张亦不便宜。倒有学子想要自备笔墨抄写,但抄完一本书所需的笔墨纸砚总价也不低。
卫尚从军,跟随齐国公扫平天下,获得战利品无数。跟随卫尚的幕僚却建议他每到一处都要仔细保留收缴回来的书籍文献字画。比之金银珠宝,这些才是无价之宝。
卫尚纳谏,因此卫家拥有藏书众多,其中不乏农书,医术等教授技艺的杂书。陆承逸常往镇国侯府来,说是同卫晞交流读书所得,其实大部分原因是冲着卫家的藏书楼。比起旧贵族世家,似陆家这等后起勋贵,纵豪富,但底蕴终究浅薄。
卫昭坐拥这无价之宝,自知其价值,但他志不在科举,读书也全凭兴趣。对那些读书人的弯弯绕绕他倒不甚了解。如今听霍宝儿一说,好像他们无意中做了件好事。
既开了头,便要好好规划起来,反正他们家除了金银,最多的就是书了。除了大哥看的兵书,自个看的杂书外,那些典籍也就二哥偶尔翻阅,大部分都搁在藏书楼里落灰呢。与其放着,不如拿出来共享。读书人得了便利,他自己也赚了钱,可不是一举两得之事。
秦芜听说这个计划,也觉得这是造福读书人的好事。秦氏耕读传家,底蕴更是深厚。单是她陪嫁过来的就有不少典籍。所以她不单送了书,还入了股。
秦芜一打头,卫昭坐不住了,满府走了一圈,签了一堆入股契书。包括他祖母的,他爹的,他嫂子的,还有他二哥二姐的。
霍宝儿看着一堆契书,一时怔怔。他发誓他虽然有心,但绝对就是随口一提,他没想着少爷会答应的!毕竟现在的少爷抠门的很。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顺利到让他倍感压力。
卫昭将契书分好,对霍宝儿说:“你依旧占一成,我爹他们一共占四成,剩下五成是本公子的。”
霍宝儿生无可恋的接过契书,一脸绝望的哀嚎:“少爷就不怕宝儿赔的血本无归么。”
卫昭按着霍宝儿肩膀,一脸认真的说:“霍大掌柜,本少爷看好你哦!”
霍宝儿:他一点都看不好自己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