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1/2)
乔礼答应的痛快,是因为他的确愿意追随卫昭。近来发生在卫三公子身上的事足以让他钦佩,更何况卫昭出身镇国侯府。他所求不多,若能有三公子提携,背靠镇国侯府权势,稳稳当当为一方官吏,光耀门楣,此生足矣。
于是双方你情我愿之下,合作就达成了。
“本公子还有要紧事,明日你直接到侯府去,若我不在,自有人安排你的去处。”
乔礼又是一礼:“在下明白。”
卫昭走后,一起摆书摊的书生无不羡慕乔礼,乔礼笑着一一作别。当然也有看不惯乔礼的,认为他截胡了宁致远的前途。对此乔礼不置可否。他与宁致远不可比,宁致远若想,随时都可以回侯府。但他不是,能得三公子青睐还是托了宁致远的福,他人如何酸,他自不会理会。虽然会嫉妒宁致远,但心里却是十分服气的。
卫昭回府后,将乔礼的事儿告诉了卫放,由着他去安排。自个则进了书房,将送来的关于金氏的资料又从头捋了一遍。
很多巧合凑在一起便不是巧合。当初文宇之死便是因为窥见回春堂的秘密,而宁致远同文宇交好,他未必不知道回春堂存在密道。
那日与宁致远换衣后被抓,陈靖淮也曾出现在回春堂查探,也许文宇已将回春堂有密道这一消息送出,而好巧不巧,他找上了北府。只不过密道被堵死,陈靖淮没有找到证据,无功而返。
再加上小五还有丁掌柜都说夜半常常会听到隔壁有女子的抽噎声,很有可能回春堂参与了人口拐卖。
但从调查金氏的资料上还不能推断从前的案子是否同回春堂有关,不过他发现金氏在通州时,那年的通州府同知曾是陆瞻在祁县任县令时的县丞。
本来他不会注意一个同知,但谁叫今日突然从乔礼口中得知宁致远的事儿呢。虽然乔礼全凭猜测,但这猜测却给卫昭打开了新的思路。
于是他顾不得吃饭就跑去南府找长孙恪。
卫昭知道长孙恪也发现了回春堂的秘密,他必定会对陆家设防的。便忙不迭的问他关于陆家的事,包括投靠陆家的官员,陆家在大齐境内的商号等等。
他满心满眼想的都是案情,不曾注意长孙恪幽幽的目光。等他噼里啪啦说完方才注意长孙恪正盯着他看,脸色说不上好。
卫昭摸摸自己的脸,怔怔的问:“有什么问题么?”
长孙恪就叹气:“自那日护国寺游湖过后,我们已有多日未见。我以为你会十分想念我,没想到今日登门竟是为了别的男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